高校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第一学科”建设
2014-04-29居继清
【内容提要】 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作为高校“第一学科”。建设“第一学科”,需要强化学科责任意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苦练内功做出成效。
【关键词】 高校领导干部第一学科 建设
【作者简介】 居继清,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7-0049-03
在第22次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第一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课程”是立德树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提法新颖、及时、合适,是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高校党建中理出了“第一任务”“第一教育”“第一学科”“第一课程”,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了重点,明确了目标。笔者作为高校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作为“第一学科”的论述,有如下一些学习体会。
一、“第一学科”的提出
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需要。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领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把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的伟大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巨大力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指导思想不能含糊,要求理论支撑必须强大,对于高校而言,要求进一步凸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能,首当其冲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2. 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在我党建设的五大布局中,思想理论建设是第一位的,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民族的繁荣昌盛、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其目的就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讲过,“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①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③高校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复杂环境与严峻形势,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龙头,绝对不能发生方向性、全局性、长期性错误。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中的根本,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加强与改进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加强与改进就有了动力保障。
3. 高校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的客观需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当前高校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的教育实效,从根本上讲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能的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是根基与大厦的关系。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阐明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在学理上的科学性,在实践上的可行性,在中国的必然性,大学生的“三进”工作才能取得显著实效。
4. 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科学体系的学科。2004年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是对1997年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二级学科在学科层级上的提升与内涵上的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作用显著。然而,与其它一级学科相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设立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还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这一学科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这一学科未来发展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不匹配,因此,加强这一学科的发展,使其由原来的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再成为“第一学科”,是这一学科自身发展的客观逻辑所决定的。
二、“第一学科”的内涵
1. “第一学科”应该是“第一责任学科”
任何一个学科的设立,都有明确的责任担当。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其地位决定了这一学科的重大责任。首先是由“四个第一”之间关系决定的。在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第一任务”的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教育”的开展,立德树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课程”的实施,全部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学科”的历史使命的体现,全靠它的影响力与作用力的发挥。其次是由高校的根本任务决定的。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在高校所有的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是直接的,这一学科的责任履行好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就解决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要负全责,负总责。
2. “第一学科”应该是“第一建设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是反映学校硬实力的显著标志。高校的学科建设任务繁重,涉及到许多学科,然而学科建设要做到有先有后,要分清轻重缓急,第一建设就是重点建设,就是优先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放在优先的位置上,去谋划去建设。这是因为:一是由高校党建工作要求决定的,高校党建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与话语权,这就必然要求首先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否则党的坚强领导就无法体现;二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担当的责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担当着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德才兼备就要做到以德为先,以德为先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三是由学科之间的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先建设好了,就能为其它学科建设提供方向、动力、思路等方面的引领保证作用。
3. “第一学科”应该是“第一扶持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有倾斜政策的关怀与照顾,特别需要得到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扶持。这首先是由这一学科的属性、历史及特点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既有学术属性,又有政治属性,由于在“文革”中遭受重大挫折,作为一级学科的历史又不长,因此,与其它学科发展相比,它更需要优先扶持,否则,它便不能承担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第一任务”的重任;其次是由不同类型高校这一学科的现状决定的,对于一些不以人文学科见长的高校,比如一些理工类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明显是学校学科建设的短板,要实现由弱势学科向强势学科的跨越,更需要得到力度较大的扶持。
4. “第一学科”应该是“第一强大学科”
“第一强大学科”的标志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学科队伍强大,学科成果强大,学科功能强大。建设“第一强大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旨归,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责任担当之必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建设与重点扶持之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只有成为“第一强大学科”,马克思主义才会对高校青年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影响力,才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外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巨大力量,高校的办学方向才永远不会偏离,高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序推进,才会有高校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必需,而且有可能,在高校有一支政治合格、数量足够包括从事党建实践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员,只要高校把这一学科的建设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释放出保驾护航、教书育人的正能量作用。
三、“第一学科”的建设路径
1. 强化学科责任意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直接担负着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必须强化本学科建设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学科成员必须明确学科责任,自觉将这一责任作为价值追求,使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影响范围不削减,指导作用不削弱,真正弄清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自觉把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本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人才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进一步凸显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与灵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注定了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去建设。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一学科建设的力度完全取决于高校党建工作对它的重视程度,这一学科的政治属性决定了高校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③,而忽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领导者则是最不成熟的领导者,是最缺乏远见的表现。为此,高校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要大力营造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氛围,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在学科地位、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项目奖项的评定,相关研究平台的创设等方面,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倾斜,把它放在第一建设的位置上予以高度重视。
3. 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努力践行者,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主体成员的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除了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中的教育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校报校刊、广播台等领域的教育引导作用,拓展思政课教师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空间。
4. 苦练内功做出成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成为“第一学科”,这个地位要靠本学科作用的发挥来争取与巩固。它不是生成的,而是做成的;它不是完全靠外在的力量促成的,而是靠本学科自身建设形成的。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员,要明确“第一学科”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强化创建“第一学科”的品牌意识,自行加压苦练内功,拿出真抓实干的作风、积极进取的精神、争创一流的干劲,力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上多出有影响的成果,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大学生上多做扎实有效的工作,使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显著标识。
注释: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② 《求是》2013年第17期第9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责任编辑: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