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四部曲
2014-04-29徐忠
徐忠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低、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使用教材的再加工、知识迁移、任务分层、练习半成品化等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学从有效走向高效,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收获,都能完成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完成现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效教学 教学方法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进入课堂,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教师既注重教,又关注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我们要清醒看到课堂教学面临的危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时的紧张及时间间隔长等问题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的实现较难。
面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时间短、内容多的困难,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效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高效教学当然是有效教学,但有效教学未必是高效教学。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高效教学呢?
一、前奏曲——教材再加工
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教学前的再加工。
首先,合理调整教学次序,实现迁移。在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设计应用文档》和《制作多媒体作品》两章内容有很多类似的知识点,设计、规划、工具的使用都可以进行迁移,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重新安排教学的次序,实现有效的知识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整合可结合的内容,提高实效。在教材中除了知识可以实现迁移外,同时也有很多知识可以整合。例如,《有效获取信息》、《计算机安全防护》可以与《走进网络世界》进行整合。
对教材的再加工和运用是以教材为出发点依据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并做出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处理。所谓“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通过对教材的再次加工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进行曲——知识迁移运用
众多专家把迁移看做是“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过程”。产生这知识迁移的前提是新旧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似性。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包含很多概念、知识体系,内在的很多东西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新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知识迁移上做文章。
能运用知识迁移教学方法的内容很多,可以是运用认识软件窗口介绍新软件,通过操作共同的特点实现知识迁移,利用一些文档特点迁移知识等。例如学习Office软件时,我们以Word为基础,可以从Word的窗口组成、菜单功能迁移到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学习中。又如,我们熟知的复制、粘贴操作,可以说在大部分软件里面都同样使用。知识的迁移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快速认识其他新软件、新知识的应用,也可以创造性地探索各软件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畅想曲——任务分层布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如果采用“一统”到底的教学方法,就会影响到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任务驱动”中实施分层教学既可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达到“下可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任务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着眼于全体学生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发展层:着眼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挑战层:着眼于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综合应用信息技术,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
例如在Excel的“图表的制作”一课中,可以设置这样不同的四层任务:第一层:参照模仿制作一张指定类型的数据图表;第二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自主探索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第三层:对已完成的图表进行完善、美化;第四层:对比表格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分层与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从基本目标出发,各层次任务在呈现方式表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发展趋势,以此引导不同的学生相对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经历一个充实的、有发展性的实践过程。在基础任务中要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目的,都有所得。
四、尾声——练习半成品化
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更多依靠课堂练习实现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下课的时候,都能有作品,对于课时紧张的课堂来说,高效则显得尤为重要。“半成品化”为知识的巩固和创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半成品,可以理解为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成果(成品)的一种技术“留白”,补充这些留白就是进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的过程中开展教与学,从而体现技术点的功能与意义,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以信息需求为线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利用“半成品加工”教学,既不破坏整体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又简化整体策划、从头制作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在同一个起点,只要学生这节课认真,就能完成作品。
以《图片的获取》为例,教师以“我看家乡.html”网页为平台,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获取的图片填充网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如果本节课从制作网页开始,那么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差异,“网页制作”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根本不能完成网页制作,形成恶性循环,而且没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使用“半成品加工”教学策略,在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网页加工的半成品,学生针对“半成品”进行补充,只要将获取的图片存入相应的文件夹即可体验成果,掌握技术要点,即使个别学生基础差,前面的内容没有消化,也不会对本知识点的教与学形成障碍。
学习过程是情感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如果只有认知活动,而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没有自我创造的提升,那么学习活动就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我们在追求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关注学生,关怀生命,讲究教与学的策略,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双赢”课堂,教育教学的步伐就会更扎实、更稳步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李国坤.知识迁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4.
[3]宋运来,编著.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
[4]王志忠.信息技术教学多维度目标达成的行动研究.http://xx.jtj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