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跃文:以史为镜讲述为官之道

2014-04-29刘许生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陈廷敬王跃文相国

刘许生

王跃文,当代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苍黄》等六部,中短篇小说若干,曾获鲁迅文学奖、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从2001年11月起,专职写小说。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2007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旧制度与大革命》,另一本即是《大清相国》。后者写的是清代名臣陈廷敬在官场上所作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

书中描写的是一位王跃文敬重的古人,也表达了他对当代现实生活的思考。王跃文在陈廷敬身上寄予了自己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位“官场完人”也引起了公务员关于如何清廉自守而有所作为的思考。这个话题,击中了当下公务人员们的痛点,凸显出以古鉴今的现实意义。

8月7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主办的“国土资源读书会”第一期开讲,王跃文做了“从《大清相国》看康熙王朝”的专题讲座。

国土资源导刊:你觉得《大清相国》算是历史小说还是官场小说?小说中的陈廷敬的生平与真实历史中的陈廷敬大致吻合,比如由康熙帝亲自改名、改革钱法、整顿吏治等等,那么,小说与真实历史的虚实差别在哪里?

王跃文:《大清相国》就题材来说是历史小说。我不认为历史小说所写的事件要同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一一吻合。我们看看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反而有大量的小说笔法,如人物对话及情态描写。我觉得,历史小说主要人物需是真实的,人物基本命运是真实的,人物的大致事略是真实的,而小说情节、细节是虚构的。比如说,陈廷敬有次随康熙皇帝南巡到杭州时,皇帝准他的假让他尽情地游览西湖风光。南巡时,皇帝下达过不准扰民的恩款若干条,实际上却又做不到,甚至发生官员在杭州偷买女子回京、歹人冒充皇子向官员敲诈钱财等事。我利用这些史实,虚构皇帝派陈廷敬私访的一系列故事。发生的那些事情都是真实的,通过小说虚构把这些事同陈廷敬离开皇帝独自出门联系起来,情节就精彩了。

国土资源导刊:你曾经评价说: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你似乎把陈廷敬当作了官场完人。在历史与现实政治中,你觉得可能存在这样的官场完人么?

王跃文:这个问题正是我经常受到人们质疑的地方。有人说,我们都二十一世纪了,难道还需要宣扬陈腐的清官文化吗?现代社会治理从根本上讲是需要法制和制度建设,这是一w个共识。但是,这同提倡官员的道德修养并不矛盾。一般意义上讲,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道理都是古今不变的。陈廷敬到晚年的时候,康熙皇帝评价他说“卿不耆旧,可称完人”。《清史稿》中用“清勤”两个字评价他。清廉和勤勉,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当然,作为小说作品,当然也寄予了作家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土资源导刊:你曾表示《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有些熟悉的朋友找到你,跟你探讨陈廷敬的从政经历。能否谈谈他们跟你讨论的具体内容?

王跃文:有些公务员关心的问题是陈廷敬在那么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为什么能够做到清廉自守而又有所作为?我知道这个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现实很强大,个人在现实面前往往会觉得软弱和渺小,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是人就可以同流合污的理由。历史上,现实中,不随流俗的人还是有的。陈廷敬所以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同他自己的道德修为是密切相关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人放弃道修养而时时表现出的就是同制度和法制的对抗。不能因为强调制度和法律的根本性作用,就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弃了。

猜你喜欢

陈廷敬王跃文相国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王跃文:他从山中来
陌生人的承诺
“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陈廷敬
纵然有十分英勇,便也有十分孤独
一语破迷局
鉴画(小小说)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