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创业理念初探
2014-04-29杜华巍李炳论姚午
杜华巍 李炳论 姚午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各个高校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做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同时,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养的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对卓越工程师体系培养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如何在现有体制下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与阐发。本文将会结合实际,在充分的调研和扎实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卓越工程师视角下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理念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创业;教育
1相关专业卓越工程师创业现状解析
1.1卓越工程师教育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特点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组织实施的一个国家级重大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基础扎实,同时能够充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全国共有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第二批共有133所高校列入计划名单,前后两次共计194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之一。
卓越工程师是定位于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特殊人才,即具备工程师基本的能力与素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整体培养要求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工程师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基础扎实。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实训、设计、实习等实践过程,才能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能有更真切、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与体会。是学生迈向社会、融入企业、步入成功不可缺少的锻炼成长机会,通过工程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应用的基础锻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卓越工程师将实践列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最为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增加相应的学时与设备供应,可见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实践基础得到了很好保障。
(2)校企合作密切。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把工程人才培养作为共同的目标,共建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企业充分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由以往的独立培养变成联合培养单位,能充分发挥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能够很好地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
以企业实际工程应用为背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把基础教育和“订单式教育”相结合,共建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卓越工程师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3)培养模式独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我国高校原有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工程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具有独特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主要根据时间的分段作为区分依据,常见的有按学年来划分的培养类别的,例如“2+2”、“3+1”、“2.5+1.5”;还有按学期划分的,例如“3+3+2”。同时还有选修副修专业、第二学位专业;另外还有“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分互认”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1.2卓越工程师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学生创业的成果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创业总体上看发展态势良好,创业教育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在高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一部分创业团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观察看,卓越工程师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整体高校的学生创业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
1.2.1缺乏创业意识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步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已不再是社会宠儿,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学毕业生已不能有“等、靠、要”的观念,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创造就业机会。据调查,目前我国主动选择创业的劳动者比例相对发达国家偏低,《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有1.6%,绝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毕业后在公司任职。据调查,60%的学生认为创业无关紧要,创业和自己联系不大;54%的学生认为创业只是针对创新能力强、协调能力好、有一定背景的人而言的;33%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是促使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观念还比较落后,缺乏创业意识。尤其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出来的同学,普遍认为自己本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将来进入到企业能够很好适应企业需要奠定基础;对于主动创业缺少内在动力以及客观认知。
1.2.2缺少创业平台,对学生创业支持力度不足
为了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y以及各个高校近年来也陆续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政策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审批手续繁杂,政策限制较多,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保障机制建设还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这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的很多基本条件没有得到很好保障,容易使大学生创业信念受到打击。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仍停留在表面宣传上,创业氛围得到了营造,但是实质性的基础工作不到位。从有关调查还可以看出,学生家长普遍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成功率存在一定的疑虑和担心,缺乏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1.2.3自身优势未得到发挥,竞争力不足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育的大学毕业生具有自身非常鲜明的特点与优势,他们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较好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发展和行业趋势较为了解。但是,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忽略了自身在卓越工程师培養下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丰富的知识结构,对于响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创业,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意义,没有能够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身专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在社会竞争中站住、稳住、发展,最终淹没在市场的浪潮下。
1.2.4教师资源欠缺,教师认识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教师普遍是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类教师,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没有配备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普遍缺少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专业创业师资队伍,创业教育游离于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和培养课程体系之外。在教师中存在一种普遍的认识,那就是卓越工程师毕业以后就会进入到相应的企业就业和工作,在专业技术领域发挥所学,除了少数家庭背景优越或者有明显创业优势的学生,创业不在学生的选择范畴内。
2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做好卓越工程创业(下转第9页)
(上接第7页)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创业意识
企业的第一目的是盈利,市场作为企业的生存空间,市场需求是创业的根本导向。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切实把握好市场的脉搏,抛弃学生的身份,牢记自己商人的身份,要有商业意识,要有市场观念。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市场观念淡薄,容易一味追求创新,忽视市场的本质需求与社会的客观需要。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客观地了解市场,深入剖析产品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只有这样能提供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对于市场的信息要在创业计划前期就去关注,展开科学细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从而发现时机与推断未来的市场需求。
2.2以技术支持为核心,提高创新意识
卓越工程师自身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要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走高新技术创业路线,大学生应该着眼于科技创业、技术创业。卓越工程师创业教育应该重点针对高科技创业教育来展开,创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科技创业教育对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动力。一方面,聚焦于科技创业教育实现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走出了不同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路线,从整体上促进了卓越工程师创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卓越工程师科技创业教育定位的发展需求与其所在工程类专业的优势技术资源、高校周边的优势产业资源以及自身创新实践高度匹配,有利于卓越工程师结合学校教育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来建立各种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来促进自身企业的发展。
2.3以团队合作为基础,提高合作意识
创业团队通过科学、合理、详细的分工实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有不同的岗位需求,必然就需要具有不同专长、不同专业、不同品格的人。团队的真正价值就是能够实现互补空缺。这种互补性既包括成员个性上的互补,也包括专业技术上的互补。不同人格类型的碰撞与摩擦,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激发出良好的创造力;个性化的人格品质可以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来管理和约束,而技能上的缺失则无法弥补。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下的大学毕业生本身技术特征非常明显,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但是要注意“术业有专攻”,要充分挖掘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或者通过团队内部的技术分化,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以外的途径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与技能。一个优势互补,能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成长的团队更有利于维持创业团队的稳定性和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更能激发每个成员的创造力。
2.4以社会支持为平台,提高创业保障
现今社会中,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体系扶持只要包括政府、企业、学校、个人等。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对政府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扶持平台并不了解。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毕业的大学生应该重点了解政府、学校、个人等个体关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平台,同時结合自身培养模式的中工程实践机会众多的优势,深入了解企业,建立良好企业资源平台。充分发挥各种创业资源。在“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中,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有与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实践中随时随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学习,实现了创业学习与工程实训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2-02-1O)[2012-3-10]http://baike.Baidu.corn/view/3810178.htm.
[2]李炳论.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3]郑永廷.高国希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孙永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探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5]王燕霞.以“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为平台,提升工科类大学生创业能力[J].北京工业大学,2011,8.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