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几点思考
2014-04-29杨娟
杨娟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间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夹击,对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文章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的山西民间音乐为例,分析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在传承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
五千年来,民间音乐在社会历史变革的洪流中传承和发展,其辉煌的发展成就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发展和完善。
一、关于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一)何为民间音乐
从定义上来看,民间音乐也可以称之为民间歌谣或者民曲、民乐,指的是通过口传过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大众音乐。详细来看,民间音乐是小型的前现代社会中具有一定对外影响力的、仪式性的、用器乐或者口头表演的艺术,它主要承担着民间信念的表达和社会人际关系的协调交流功能。
(二)民间音乐的主要特征
首先,民间音乐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民间音乐往往产生于本土,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以山西民间音乐为例,其主要产生于山西地区的文化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步推进和完善,因此,这些音乐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渗透了山西本地农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其次,民间音乐具有即兴性。从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类型来看,大都是口传心授。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依靠唱奏,接受者依靠记忆,即兴对民间音乐进行掌握。
最后,民间音乐具有真实性。真实性是民间音乐的鲜明特征,一方面,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模板和传播方式都是来源于民众,另一方面,民间音乐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是基层农民在生活中的真情流露,表达自然。
二、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音乐传承的人才缺乏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民间舞蹈在山西省有近250个,通过对其中15种舞蹈类型进行调查,发现3种已经遗失,5种濒临灭绝,能够勉强维持演出和展示的有5种,传承相对良好的只有2种。究其原因,就是当前这些民间音乐的传承人才缺乏,很多曲种像襄垣鼓书、霍州书这样的都已很难找到传承艺人。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间音乐传承人才的缺乏,造成了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二)政府对民间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民间音乐的传承过程中,加强政府重视尤为重要。但是,在山西省,很多地方政府为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忽视了对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造成了一些宝贵的民间音乐灭绝。同时,在音乐教育方面,由于政策忽视,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难看到民间音乐的影子,民间音乐成长的土壤逐步丧失,山西省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步伐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流行潮流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行音乐蓬勃发展,逐步影响着农村和城市人的文化生活。相对而言,民间音乐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少,其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逐步被人们忽略和淡忘。有些民间音乐由于无法紧跟时代步伐,缺乏市场运作机制和经验,纷纷解散,这也是造成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流失的重要原因。
三、保护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管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针对民间音乐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做好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集中力量把以民间音乐为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做细、做好。
首先,加大宣传部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民间音乐,让民众了解民间音乐,喜欢民间音乐,进而传承民间音乐。
其次,积极组织优秀的专家挖掘、整理、改编山西本地的民间音乐,丰富民间音乐的种类。
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民间音乐的重视,让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
(二)加大对民间音乐的革新与再创作
针对民间音乐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逐步被人们忽略和淡忘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对民间音乐的革新和再创作,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对传统民间音乐进行再创作。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不可能“一点不差”地传承下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造和创作,使其能够活跃在舞台上,为人们所熟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民间音乐的更好发展。
(三)引入市场发展机制,推动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一个综合性范畴,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能将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理解为只是政府与文艺工作者的事情,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民间音乐运行机制,实现对民间音乐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子,在促进新农村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明确民间音乐的发展方向,推动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