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花菜青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4-04-29张瑞刘永房刘飞

吉林蔬菜 2014年9期
关键词:青花菜青枯病基部

张瑞 刘永 房刘飞

近年来,青花菜作为中高档蔬菜在鲁西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细菌性青枯病也逐步加重。由于该病发病初期类似于枯萎病等真菌性病害或生理性萎蔫的症状,加之过去一直是次要病害,广大菜农往往误诊误判,造成部分青花菜生产基地损失较严重。在环鲁南鱼台、任城、金乡、微山等县相继发生流行,其中在2013年由于青枯病造成25%的种植基地大幅减产,部分地块甚至绝收。为了有效控制该病,我们进行了2年连续观察和防治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发病症状

该病从小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中后期发生较重。初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柄两侧出现油浸状坏死小班,灰褐色、稍凹陷,进而逐步发展成膜状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呈灰褐色至暗褐色,具有光泽。在夏季高温的条件下,植株迅速萎焉,外形似枯萎病症状。但维管束呈褐变,在空气潮湿时,茎基部及基部叶片背部病斑表面溢出白色或黄白色菌脓,并发出腥臭味,后期成膜状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或腐烂成堆。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个别叶片初呈淡绿色,后变褐焦枯,容易与其它真菌性病斑混发,增加了误诊、防治及识别难度。湿度大时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的粘液从输导组织中渗出是本病重要特征。

2 病原

经镜检分析,青花菜青枯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所致。细菌短杆状,两端圆,一般为1.1μm×0.6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污白色、暗褐色乃至黑褐色的圆形或不整圆形菌落,平滑,有光泽。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对酸碱的适应范围以pH值6.5为最适。

3 发病侵染

病原细菌主要随残余病株遗留在土中越冬。它在病残体上能营腐生生活,即使没有适当寄主,也能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病菌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就在维管束的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以致阻塞或穿过导管侵入邻近的薄壁组织,使之变褐腐烂。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后,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萎蔫,田间外形似枯萎病症状。田间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将病菌带到无病的田块或健康的植株上。此外,农具、家畜等也能传病。带菌的病残器官组织也是重要的传病来源。

4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4.1 传播途径

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经雨水溅到青花菜茎基部位,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与青花菜茎基部受伤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从其底部生出侵入丝,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秋后在病组织中形成卵孢子越冬。

4.2 发病条件

4.2.1 温、湿度与发病有重要关系:高温和高湿的环境适于青枯病的发生,故在鲁南地区的夏季发病重。温度中尤以土壤温度与发病的关系密切。一般在土温20℃左右时病菌开始活动,田间出现少量病株;当土温达到25℃左右时病菌活动最盛,田间出现发病高峰。雨水多、湿度大也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雨水的流动不但可以传播病菌,而且下雨后土壤湿度加大,特别是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时根部容易腐烂和产生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故在久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时会造成病害的严重发生,因此降雨的早晚和多少往往是发病轻重的决定性因素。

4.2.2 栽培措施对发病有显著影响:一般高畦发病轻,低畦发病重。这是由于高畦排水良好,而低畦不利于排水的缘故。青花菜定植时,穴开得不好,容易积水,如穴中间土松,四周土紧,雨后造成局部积水,也易引起病害发生。土壤连作发病重,合理轮作可以减轻发病。微酸性土壤青枯病发生较重,而微碱性土壤发病轻。若将土壤酸度从pH值5.5调到pH值7.0或pH值7.2,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施用氮素肥料时硝酸钙比施硝酸铵的发病轻,多施钾肥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青花菜生产中后期中耕过深,损伤根系会加重发病。幼苗健壮,抗病力强;幼苗瘦小,抗病力弱。

4.2.3 田间操作不当,诱导发病:主要是在青花菜生长中后期,菜农有折叶盖花球的习惯。此时若不及时处理伤口或喷药,则病菌极易从伤口处感染或侵入。经调查,此为该病在中后期传播的主要途径。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合理輪作

一般发病地实行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与禾本科作物特别是水稻、小麦轮作效果更好。青花菜也可以与棉花等作物进行轮作,应避免与其它同科作物轮作或连作。

5.2 调节土壤酸度

青枯病菌适宜于微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可以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适当调整土壤酸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根据土壤的酸度,一般每亩施25~50千克。

5.3 选择抗性强的品种

抗病品种是目前防控青花菜青枯病较经济有效的方法。生产中经历年试验,法国的里绿类品种抗性强,如里绿、绿领等品种。

5.4 调节播种期

青花菜青枯病属高温型病害,通常气温在30-37℃时最有利病害发生;土壤温度也影响青枯菌在土壤中存活,土壤温度低于20℃,病害很少发生,温度升高时,病害发生加重。因此通过调节作物的播种期,避过高温季节,避开青枯病发病高峰,可以大大减轻青枯病发生。

5.5 采用无病床土或营养钵育苗

由于青枯菌多从植物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物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植株萎蔫,因此采用无病床土和营养钵育苗,做到少伤根,对减轻病害发生具有一定作用。可选用稻田土或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作苗床。播种前每667m2苗床用90%的恶霉灵处理土壤,移栽时尽量少伤根、减少造成伤口。

5.6 加强田间管理

特别是摘叶盖花球时,应及时喷洒药剂,保护叶片基部伤口处,防止病菌侵入。同时,生产中应做到“勤中耕,细管理”及早发现病株、病叶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穴处再撒施生石灰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等。

5.7 药剂防治

青花菜青枯病的化学防治重在发病前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用50%绿乳铜水剂800倍、可杀得2 000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倍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药液喷淋植株茎基部,同时可采用14%络氨铜水剂300~4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株0.3~0.5升,隔7~10天1次,连续灌2~3次,具有较好防效。

猜你喜欢

青花菜青枯病基部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青花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海南三七根茎芽基部的组培快繁
苹果夏剪怎样转枝
杂交籼稻花药基部开裂性状的遗传研究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