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2014-04-29梁建利

考试周刊 2014年90期
关键词:教与学品德课

梁建利

摘 要: 在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活动型的课堂教学,变教为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要变学为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 品德课 教与学 方式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形成。”但是学生的内化过程,不是简单的由外到内灌输的过程,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满堂灌为学生在活动中自悟自得。唯有如此,学生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学科。施教者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理念,及时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研究新课程、采用新方法组织教学,实现“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目标。“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师生探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活动型的教,就是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为依据,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预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动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在活动中生动、活泼、自主、创新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变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活动型的学,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学习;改变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倾向。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体验、感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积累经验和智慧,提高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教学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勇于实践,诠释新的课程理念

品德课是引领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品德、习惯的重要载体,每一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吸纳大量课外资源,从而更好地实施活动型的教与学。

1.捕捉“生活现象”,变教为导,感悟道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道德知识其实就在身边,他们完全能做到。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中《我的身体》一课,如果像以前那样照本宣科,那么学生看图读文只能获取表面的、浮浅的一些知识。而我们现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材内容和多渠道搜集到的资料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中得到感悟;积累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在“认识五官”这部分内容中,我设计了一个缺少五官的人头像,首先引导学生看一看人头像中哪些部位都缺少什么器官?再同桌互相观察面部,对照头像动手画一画,要求画得形象好看,位置正确。学生在活动中用很短的时间知道人的五官名称及部位。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五官的部位画错了,或者画丢了某一种器官,则相机让学生评价,体会到五官残缺很丑陋,指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使学生产生保护五官的意识。

“了解五官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又设计蒙眼画鼻子,捏鼻子读汉语拼音鼻韵母,模仿聋哑人打手势表达思想,掩耳听音乐等反例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五官的功能,从而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教与学体现了新理念与新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记忆犹新,收效颇丰。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五官健全的人有哪些好处?五官有残障的人生活会是怎样的?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五官健全的重要性,懂得保护五官的措施和方法,同时深刻体会到五官残缺人的困难,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

2.创设“生活情境”,变学为悟,体验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德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感情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情促行。

《我的身体》第二课时采用室外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是两个模拟活动。活动一:模拟只有一只手的残疾人脱上衣,再穿衣;活动二:是分为身体健全和身体有残障的两组队员从东往西走50米(“残障人员”把一只腿蜷回来,用带子捆住。为了安全,一定要准备一根结实的拐棍拄着),这两项活动使整个教学氛围达到高潮,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残障人的艰难和痛苦。活动中几个学生自发地帮助“残障人”脱衣、穿衣。快速走到终点的健全人立即返回帮扶“残障人”,甚至背起“残障人”到达目的地。这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正是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去体验、感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这是通过课堂说教而一时难以达到的效果。

通过以上情境教学,学生体会到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心中有他人,那么在生活中一定会是受人欢迎的好孩子。引导他们懂得良好的道德语言,会使每个人有舒适的感觉;良好的道德行为,会给别人带来舒适的感受。在生活情境体验中,使学生明白道德要求不是强加的,而是他们自身的需要。

总之,活动型的教与学方式是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方式,它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演变成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为多样化活动的主体,使课堂教学达到“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的目的。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积累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进而全面落实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教与学品德课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摭谈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