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

2014-04-29高峰周皓

考试周刊 2014年9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峰 周皓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场景 建构方式

语文教学是一种思维和审美相结合的活动,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可能是静止、僵死的灌输和接受,而是动态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场所。

一、问题展现

教学场景:《少年闰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片段。

教师:在闰土为“我”讲的四件事中,你们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我想去体验一下看瓜刺猹的感觉,我想去看看猹这种小动物到底有多么的伶俐。

教师:还有谁想去看瓜刺猹?请举手。

教师:这么多的同学想体验看瓜刺猹,现在请你们再来读“我”与闰土关于看瓜刺猹的对话,看一看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猹来了吗?

学生:当你听到西瓜地里有啦啦地响声了,就可以判断猹在咬瓜了。

教师: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该怎么做?

学生:我觉得应该捏了胡叉轻轻地走过去。

教师: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过去?

学生:因为猹是种很伶俐的小动物,不轻点,它就跑了。

教师:你觉得呢?

学生:我觉得应该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地刺,不然它也跑了。

教师:大家谈得非常好,你们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句话吗?注意既不要惊动了猹,还不能让猹跑了。

(学生读并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教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在作者无数次的想象中,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注意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有许多的西瓜。

教师:你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其他同学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在西瓜地里有一个少年正在刺猹。

教师:谁看到更清楚?谁看到这少年在怎样地刺猹。

学生:我看到一个少年正拿着胡叉用力地刺猹。

……

二、问题解析

在“教学场景”中,教师先用情景呈现问题:你们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让学生体验刺猹、捕鸟等的奇妙、惊险。与此同时,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选择四件事中最喜欢的一件,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感情的熏陶,在平等对话中建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对策探究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依靠教师的灌输是行不通的。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整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记忆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创新,活脱脱一个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的诱发,更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绝不代劳。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席”作用,让学习评价多元化。这里的“首席”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在文本的认知、对话和想象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只有在对教材多元理解和有效调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提升情感和人生境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语言和内容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只有发挥这样的“首席”作用,才不至于扼杀学生思想的纯真,给孩子的发展自由的空间。

4.变“单向传输”为“平等对话”,让课堂教学互动起来。生成性的语文课堂不能仅停留在思辨层面,而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直线传输的一种突破。直面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展开一种积极有效的“对话”,即教师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对话,师生之间达成较深层次的理解。

四、实施小策略

建构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小马自己过河”——自我计划、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主建构、自主结论,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回归阅读的本位。

2.差异性原则。这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接受程度及新知识的建构质量,由自身的文化积淀和经验决定。学生是以他自己的经验、态度、情感和意志带入阅读对象进而建构意义的,因此阅读的过程及结果应该体现读者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3.开放性原则。表现为课堂内容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解放,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教学内容上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鼓励求疑、创新,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看法,“提倡尊重心灵舒展、精神个性”。

4.联系性原则。这是指在阅读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的阅读背景、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和对文本意义的创造。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让有效提问激活语文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