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2014-04-29丁金珠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主要包括改善高职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态度、提升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促进英语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丁金珠(1975- ),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學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江苏  苏州  215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城市国际化背景下苏工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态度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S201316)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04-02

20世纪末以来,随着高职院校的高速、大规模扩招,加之国人对英语的重视,英语教育质量随之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联合国曾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急剧攀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仅2003年和2004年新入职英语教师接近20人,且均为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教师学历层次较低、经验较为缺乏。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一、良好的英语语言态度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不能只是为教而教,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不仅要用于工作中,更应该融入英语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即教师的语言态度可以影响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提升。国内外学者形成了众多对于语言态度的定义,游汝杰等人将语言态度定义为个人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价值和行为倾向。语言态度基本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情感体现,即说话人或听话人在说到、听到某种语言时,在情绪、感情上不自觉地、下意识地感受和反应;二是价值评价,包括对语言的社会地位、社会功能、使用价值以及发展前景理性的衡量和评价;三是行为倾向,即语言态度决定了话语使用者会采用何种语言的趋势,或对语言维持和语言计划的行为倾向。英语教师的母语为汉语,但职责是教授英语。由此可见,英语教师的语言态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英语及西方文化的情感认同上的差异;对汉语和英语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的理性评价。不同的语言态度势必影响教师课堂内外对英语使用行为的倾向度。

1.语言态度影响语言学习。英语教师的生活环境被汉语所围绕,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认可度也较高。听到或者使用汉语时,在情绪、感情上的感受和反应趋向于亲切、舒适。大部分情况下,英语的使用主要在于课堂教学中或接受专业培训时,英语仅仅是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工具。除去不得不使用英语的环境之外,教师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这样的语言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英语教师的语言行为,对于其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产生阻力。因此,改变教师的语言态度是提升英语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首要条件。汉语与英语语言特点的差异性无疑会成为英语教师语言教学能力提高的阻碍因素之一,影响教师英语教学方法的运用。

为更好地提升英语教学能力,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对自身的语言态度深入剖析,正确面对自身英语语言态度中的消极因素并加以改进。学校应探索新型师资培养模式,让英语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尤其是中长期的出国培训,以此提高教师对英语的情感认同,从而增加其使用英语的倾向性。

2.跨文化交际素养提升英语认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交流不仅限于简单语言符号之间的交流,更是语言符号中所蕴含的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思维模式的交流。然而,中国传统的教育考试机制导致英语教师更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或把英语作为谋生的工具,西方文化素养严重缺乏,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遭遇挫折,从而降低对英语的认同感。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服务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特别是熟悉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有效地降低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培养的途径可以是多维度的,如收听外语广播或收看国际新闻,观看原版影片或者出国学习旅游等。目前,拥有英语专业研究生学历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比例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教授大学英语课程,但硕士阶段方向却为管理类的专业,曾系统学习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在此情况下,师资队伍在教学中势必会出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脱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对英语的认同感。

3.坚持自我学习强化英语使用倾向。高职英语教师的语言实践能力在入职之后普遍有所下滑,英语磨蚀现象明显。外语磨蚀是发生在外语学习结束后,由外语使用减少或停止所诱发的一种生理性的语言能力减退现象。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必须在一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反思,自我学习是教师自身综合能力提高最具长效化的途径。首先,要坚持阅读专业类相关书籍,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其次,通过自我学习,注重锻炼和提升专业能力;最后,善于反思,勤于积累。通过以上途径,将英语的自我学习转变为内在的力量和需求,将英语学习融入个人生活、工作的每个环节。只有不断操练、反复总结和反思改进,才能真正促进英语教师的健康成长。

二、良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Richard认为,在师资培养中必须包含教学技能的培养。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信息技术的使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引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大讨论。如何立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开展信息化英语教育教学,即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理念匮乏、能力不足,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说,大学英语课程信息化改革的推进工作进展缓慢。

1.掌握信息化设备使用和相关知识的能力:对教学媒介的再认识。传统的教学媒介(即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已经逐渐淡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舞台。信息化设备具有融声、像、文字、动画为一体的优势,在提高教与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的含金量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电脑、投影仪的操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还需要熟练掌握网络学习平台等教学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对于教学媒介需要进行再认识,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兴趣,有效结合教学媒体使用将会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益处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学以追求多维度的、庞杂的教学媒介为核心。声、影、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的因素,只有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即教学媒介的有效性,才是教师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不同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利弊要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也就是说,教师要认真思考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合理选用真正实用的教学媒介。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依靠课堂的直接交流或网络平台的使用,真正实现人人、人机互动,快速得到学生学习现状的反馈,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工作。

2.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与教学内容整合的能力:对教学资源的再整合。互联网是一个知识和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宝库。英语教学也不再是以一两本教材为纲的模式,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全方位的、多维立体的学习平台。网络上大量的英语试题资源、听力资源、视频资源、歌曲、欧美电影等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库,运用搜索引擎进行互联网检索的能力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最基本技能。然而,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采用“拿来主义”,将网络上搜索的课件或资源不加任何修改或删减直接运用于课堂;课堂上教师完全依赖于课件,没有体现自我创造性,更不去关注学生的接受状况,完全忽略 “因材施教”,英语教学效果不良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一方面必须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必须提高教师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优化、再整合、再补充能力,真正做到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利用社交媒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教学管理的能力:对互动方式的再把握。社交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在社交媒体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奇怪的是师生联系方式却未见新意,大部分为面谈、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多数为教师通过请学生到老师办公室一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任课教师善于使用社交媒体,将会大幅度提升工作效能。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协助班级组建QQ群、微信群等,邀请学生关注微博,教师可通过微信群发通知,收到的学生要求回复予以确认;教师可将教学资料、文件共享在群里;教师可在群里布置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提交一些朗读、背诵类作业。特别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学生内向无法良好参与课堂互动的,教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问,要求学生人人回答;学生也可通过社交媒体发问,教师回答。通过社交媒体,师生互动增多,亲近感增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也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监督学生学习进度。

三、良好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台湾著名学者陈碧祥说过:“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及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研究活动,引导自我反省与理解,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提升学校学术文化,达成学校教育目标,从而提升整个教育质量。”②然而,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究其根源:一是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二是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不够;三是科研意识和社会服务责任意识不够;四是职业环境不理想。

1.教研融合提升教学能力。高职英语教师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大部分英语教师属于“教学型”,将其主要精力投放在备好课、上好课中;少部分英语教师则属于“学术型”,拥有较高的科研热情和独创性,但对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刘子贤等提出了教研融合的理念:“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教师在科研上发展的个性化因素,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互补和带动作用,促进教研双向发展。”③鼓励英语教师参与纵向和横向课题的研究,参与各级各类的学术会议或研讨,有效地提升其学术基础。同时,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弱项和问题,结合个人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提炼和升华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即在同一进程中融合教学和科研,真正做两者之间的循环往复,研以治学,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铺平道路。

2.社会服务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这就意味着高校应不断增强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为地方经济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个体专业技能、研究方法和思辨能力,对社会中的某个现象或问题提出建议。在社会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切合时事热点,熟悉政策,做好选题;其次,充分运用专业素养和敏锐的眼光,深入分析问题并给出独到见解和对策;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途径将个人研究成果传递给相关组织、部门,通过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不断服务于社会,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3.研究与实践结合培养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仅要求能胜任讲台,而且应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对某个学术领域有全面和独到的见解,且有很強的实践应用能力。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而言,高职英语教师一直有两大短板:研究能力和实践环节。因此,在英语教师培养中,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多参与围绕真实情景的研究课题,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运用于专业实践,与此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促进自身的科学研究。高职教育的实践背景要求英语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安排英语教师到与所任教专业对口的企业实践,期限应不少于三个月,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意识。

高职英语教师作为高职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发展成效势必直接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英语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加强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善个人英语语言态度,提升信息化能力,有效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规划好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注释]

①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J].外国语,2007(1):42.

②陈碧祥.我国大学教师升等制度、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定位关系之探究[J].(台湾)国立师范大学学报,1990(9):175.

③刘子贤,齐炜,杨明.提高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教研融合”教学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3(2):206.

猜你喜欢

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