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研究

2014-04-29符学斌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策略研究分层教学

符学斌

摘 要:本文先对分层教学的模式及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究,之后对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性进行了举例,并对分层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可以带给学生非常实用性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之后可以更好地了解信息的作用,并学会运用信息来解决问题。但是,鉴于高中学生实际的学习压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备受冷落,这也是很多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分层教学法的提出,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被很多教师所重视,因为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均衡发展,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1 分层教学的模式研究

1.1 目标分类教学模式

目标分类教学模式主要是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进行辅导和授课,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符合其需求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例如,进行“网络技术基础”讲解时,教师可以事先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水平分成不同层级的组别,从而对于每个组别实施不同等级的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一点一滴地授课,增强其知识基础能力;对于有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地放宽教学内容,多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使得不同等级的学生均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1.2 分层互动教学模式

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进行分组教学,教师将有共同特点的学生分为一组,尤其是将具有相同信息知识水平的学生分在一起,使得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高知识水平。例如,进行“文字处理”知识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预先考察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将一些具有较高文字处理水平的学生分成几个组,之后将文字处理水平一般的学生平均分到这几个组中。通过分层互动教学模式,利用好学生的优势来带动水平低的学生,使得学生之间可以多沟通与交流,吸取经验,增强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2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1 必要性研究

当今的高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有着高超的信息技术能力,而有的学生却只具备基本的了解能力,从而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较大的压力。尤其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如电子表格Excel时,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其教学困难重重,此时,就体现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水平,实施分别教育,既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思考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水平。

2.2 可行性研究

信息技術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实用性的价值,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信息技术需要学生既动脑又动手,这就考验到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运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网页制作”相关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网页制作”与学生日常的网络生活关系非常紧密,其实用性也特别强,因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方位的知识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获得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3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3.1 学生类别分层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分类,也就是要在教学之前,深入地考究每一名学生真实的计算机水平,要求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有利于教师正确地分组和归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组别。第一组,这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较为牢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对计算机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Windows一些软件可以自如操作,对于复杂的Excel、Access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第二组,这部分学生虽然也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但是对于软件的应用程度还相对偏低,知识处于了解的阶段;第三组,这部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了解甚少,基础薄弱,没有相关软件的概念性印象,缺乏信息技术的知识储备。对于这三组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例如,同样的讲解“Word文字处理”知识时,教师要顾及到每组学生的不同水平,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尤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详细而周密的介绍清楚Word软件的基本作用和详细功能操作,同时多让学生动手练习,增强他们的基础能力;对于知识一般性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讲解清楚Word基本的功能即可;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拓展教学,多传授给学生一些灵活的操作方式和便捷操作手段,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地激发不同类别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学习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而制定不同的组别,从而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不同级别的需求。可以分成三个组别。第一组,这部分学生基础水平较差,但是其软件应用能力却比较高,造成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技能优秀的局面;第二组,这部分学生基础非常扎实,但是其相关软件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却非常低下,欠缺实践经验;第三组,这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与软件操作水平旗鼓相当,不高也不低,形成均衡却没有优点的状态。对于这样的三组学生,教师在讲解时要尤其注意方法。例如,在讲解“图表功能”时,对于第一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掌握图表的基本作用以及其应用范围,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以便于学生日后可以更为精准地应用图表来解决问题;对于第二组学生,教师就可以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提高其熟练程度,有利于学生日后动手能力的提高;对于第三组学生,教师则要采取基础与实践双重教学的原则,但是由于这部分学生都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教学,对学生薄弱的地方,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可以获得更好层面的发展。

4 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价研究

从学生而言,学生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获得了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的双重提升,还培养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探究思维,从而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满足了学生之间互取所长的要求,从而感受到了分层教学带来的优势,全面地促进了学生发展。

从教师而言,教师改变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念,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分层教学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真正地排忧解难,解决他们信息知识中的疑问,利用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所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过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和枯燥,使得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改善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准确地定位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相应的教学策略之下,达到其学习水平稳定提升的目的。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借助于教师实施正确的策略,学生在相同水平的组别中成长,其信息技术水平必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 江阴214443)

参考文献:

[1]陈磊.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4):83.

[2]刘绘宏.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124.

[3]魏聪.分层教学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廖维仕.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7):97-98.

[5]祁耀华.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6]姚雷.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实践性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2(9):186.

[7]罗璇.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新课程(上),2011(7):118.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策略研究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