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2014-04-29林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林超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回归真正的语文教育,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到多沟通交流,少怨气、牢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10

语文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教师若只注重分数,就会被应试教育束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也会无助彷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真正从语文学科着眼,回归真正的语文教育

面对纷繁杂芜的参考资料,面对越来越重的应试压力,面对社会越来越功利化的现状,本真的语文教学逐渐被人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对高分数的一味追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切背离了教育本质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从语文学科着眼,追求高分数的教学模式是否欠妥。教育的功利化现状常常束缚了教育活动,使学生完全失去了话语权,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语文课上倍受煎熬,固化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灵气,泯灭他们的个性。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袒露情怀,倾吐心声,表露真情。学生不仅用感官去感知世界,而且用心去倾听世界,用情去体验世界。

二、教师要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既要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语文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尝试在作文课上让学生看看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让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对语文这门学科高度重视,才能从思想上准备学好它,乐于学好它。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课首先是一堂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增强信心。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获得审美的愉悦。也许现在的考试制度沒有对朗读水平的考查,也许在“唯分至上”的时代,任何与考试没有直接联系的能力培养都可以被忽视。但我们应该知道,朗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感悟文本真谛,身临其境地体会人物的命运,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与满足,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的目光暗示,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笔者在带高三文科班时,学生普遍感觉《红楼梦》太长看不下来,提不起兴趣。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在银幕上投放重点情节的相关视频,并让学生看完了复述交流。通过电影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剧情,熟悉人物形象。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多沟通交流,少一点怨气、牢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目前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依然是成绩。作为教师,我们常常身不由己地去做许多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还常常与我们的利益挂钩,关乎尊严。例如每一次考试分析会,学校都会将教师所教班级成绩一一通报,并进行表扬和批评。现实的残酷让教师整天板着脸,学生望而生畏。即使学生考再高的分数,他们也不领情。分数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不能将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教育活动不能太功利化,不能以成绩论英雄。有的教师因为偶尔的考试成绩不佳就满腹牢骚、怨气,并且把怒气往学习不好的学生身上撒。一个只会磨分数的教师永远不会受学生欢迎。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宽容一些,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和他们真诚沟通交流。王栋生老师经常拿一些杂文的题材,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杂文,王老师和学生相对,接触他们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于是在生活上、思想上很充实,心理上很愉悦。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也一定有他的长处。有些学生调皮、捣乱,他们其实也只是更加叛逆一些而已,绝大多数不存在品质方面的问题,这些学生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许会比那些听话的孩子更出色。在沟通时,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倾听他们的心声。古人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在教学中让教师学生互动质疑,再从所提问题中根据自己所关注的信息、情感需要自主选择问题、探究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倍增,学习向着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空间拓展。例如在材料作文的讲解中,笔者每次都会和学生交流材料的立意取向,倾听的他们的想法。有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往往会非常深刻,甚至比参考答案还要精妙。学生充满勇气与自信的创新、个性化的想象,教师适当的点拨讲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225129)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