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57例临床分析
2014-04-29郝少青
郝少青
【摘 要】目的:观察小儿疝气患者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收治57例小儿疝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患儿(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57例小儿疝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止痛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止痛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具有较小创伤、较快恢复、出血量少、疼痛低等优势,小儿疝气患者采用腹横纹手术进行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儿疝气;传统手术;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效果
【文章编号】004-7484(2014)04-2566-01
小儿普外科常见疾病中小儿疝气有着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小儿在剧烈哭闹或者剧烈活动后,在腹股沟位置会出现可腹类型的肿块[1]。小儿疝气通常是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传统手术方法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造成患儿有着较多的出血。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由于自身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疼痛少等优势,广泛的应用在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本文对比我院2011年3月收治57例小儿疝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患儿(观察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57例小儿疝气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我院2011年3月收治57例小儿疝气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57例小儿疝气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50例,女7例,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龄(7.2±2.1)岁;42例单侧,15例双侧。患病时间在2d~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6±0.2)年。对照组中男51例,女6例,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3岁,平均年龄(6.8±1.9)岁;45例单侧,12例双侧。患病时间在4d~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1±0.2)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检查结果与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标准互相符合,将血液病、心肺疾病、肝肾疾病等全面排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病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等临床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让患儿以平卧位体位躺在手术台上,通过软垫垫高臀部,在患侧腹股沟内侧大概1cm的位置进行平行切口,切口有着大概3cm的长度,将腹外斜肌前鞘切开,对攀提肌进行分离,使精索得到显露,对精索分离后将疝囊找到,将疝囊全面的剥离到颈部位置后给予高位结扎处理。
观察组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儿均给予全身麻醉,以平卧位体位躺在手术床上,将消毒铺巾常规铺在手术区。在患侧外部环口体表位置做投影,在患儿的下腹部位置进行皮肤横纹切口能够隐蔽疤痕,切口大概1.0~1.5cm的切口。将皮肤切口后,通过血管钳将浅深筋膜钝性分离,使腹部外斜肌腱膜得到全面显露。通过小拉钩慢慢的往下牵拉处理后,就能够将精索、外环口全面暴露。将精索提起,倘若上提有一定的难度,则表示提拉的组织物不是疝囊或者精索,禁止出现粗暴钳夹的操作,从根本上避免男患儿输精管或者神经受到损伤。通常对男患儿的患侧进行牵拉时,则可以明确精索的位置,提拉精索到切口位置后同时进行钝性分离处理,于精索内部位置将疝囊找到。将疝囊在颈体部位置进行横断处于,将疝囊壁往高位牵拉后则能够对腹膜外脂肪组织进行明显,以固定的张力往外牵拉疝囊壁,通过高位双重贯穿的方式对疝囊进行缝扎。将疝囊壁多余的组织剪去过后,给予远端止血。把男患儿的睾丸以及精索在正常位置中放回。对皮下组织进行缝合,完成皮肤缝合操作后通过蝶形胶贴在皮肤固定。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进行观察且记录。
1.4 统计学原理
通过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患儿的研究数据,采取( ±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组间数据的对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使用止痛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疝气患者因为机体有着相对薄弱的生理结构,手术有着较差的耐受性,通过手术治疗会使患儿并发症概率、创伤有所增加,造成术后康复有一定的难度[2]。传统的手术有着较为广阔的视野,对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手术切口长、创伤大等缺陷,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带来一定的影响。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有着较小的损伤,手术有着较少的切開层次、较小伤口,不需要将腹股沟管切口,同时减少剥离正常组织的情况,对患儿带来的损伤较小[3]。患儿有着较浅的精索位置、较短股骨沟,通过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轻微分开后则能够使精索、提睾肌的位置清晰的线路,给高位接扎提供方便。由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有着较少的修复层次,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得到有效缩短[4]。
综上所述,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有着较少并发症、较快恢复、较小损伤、较小切口等优势,属于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疝气患儿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杰,王磊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8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7(06):633-634.
[2]单同合.小儿小切口疝气5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9(07):192-193.
[3]李文锋.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4(09):672-673.
[4]袁胜军.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和无张力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7(17):63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