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香芬芳

2014-04-29管弦

创作与评论 2014年23期
关键词:徐长卿刘裕兰草

兰 草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摇曳在风中的兰草,缓缓地踏诗而来,带着清冽的芬芳。

那茂密而有序的深绿色的兰草叶子真是非常耐看的。她自茎部簇生,仰俯自如,终年常绿,开出素而不艳的小花,于亭亭玉立之间,散发着迷人的清香。

气芳香、味辛平是兰草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她“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她能够用她的气味品性来化湿、辟浊、醒脾,尤其擅长治疗口中有甜腻之感的脾瘅。脾瘅是过食肥甘油腻、以口中发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也针对脾瘅,提出过“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除,谓去也。陈,谓久也。因为兰草味辛能发散,所以她可以除去陈久甘肥不化之气。而脾瘅往往又可能发展为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即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征。因此,兰草对于防治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把她全草入药,或煮或煎,都是有用的。

兰草也叫佩兰,因为她能传播可人的香气,世间便有了“吐气若蘭”一词。想那冰清玉洁的妙龄少女,樱唇微启,气息飘忽,若隐若现的兰草清香,淡淡幽幽地飘来,多么清洁而干净啊,那是女孩子真正的味道。再把兰草细细端详,她也真像一位姿态端秀的少女呢。连她的传说,都透着女孩子的动人与温婉。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身世悲惨、生活潦倒的书生邂逅了一位名叫兰草的美丽姑娘,这位姑娘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种特殊的香气,呼出的气息也暗香袭人。书生与兰草相爱结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大发雷霆,派出天兵天将要将兰草捉拿回天界。原来,兰草是天上的仙女,私自下凡到人间结尘缘。离别之际,兰草仙女与书生相拥而泣,泪水滴落,融入尘土。兰草仙女走了之后,书生日夜怀念她,经常跑到离别之处仰望天空。不久,书生发现兰草仙女泪水滴落的地方长出一种草儿,开出素淡的花儿。草儿香气甚浓,就像兰草身上的气息一样。书生终于感到了慰藉,他把这种草称为兰草,终身侍弄她们,寄托自己对兰草仙女的无尽思念。

真是一个超凡脱俗的故事,这故事更让兰草有了不凡的品质。记得有人说过:“一个清高的人,要么吐气若兰,要么气质若竹,要么心净如水,要么才情如海。”清高,没有什么不好的。而兰草无疑是有这种优雅别致的清高的。她的蕙心芳质,来自心灵深处,低调,纯实。“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朴素的句子,道尽了兰草不染凡尘的卓越芬芳。

所以,当一位女子,有了兰草般的清香,那真是拥有了福气和贵气。这不仅是在精神层面上体现了高洁的意义,而且还从物质层面上反馈出了重要的身体信息:只有身心健康,没有内在疾病的人,才会透出如兰草般清新的自然体香;口中,鼻中,才会吐气若兰;自然的、本真的笑容,才会像兰草一样,从容绽放。要相信,我们的身体从来不会说谎。

那么,就做一位像兰草一样的女子吧。心静,心安,坦然,泰然。那自然兰香,便会徐徐地散发出来。这样的女子,是值得人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和深深珍惜的。

徐长卿

徐长卿,一个古意浓浓的名字。

据传,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外出打猎,不慎被毒蛇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御医们用了许多方法,均不见效,只得张榜招贤。民间医生徐长卿采药路过,觉得自己有把握治好李世民的病,便揭榜进宫。他把采来的“蛇痢草”取三两煎好,一日两次让李世民服下,余下的药液用于外洗。李世民连着服用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他高兴地询问药名,徐长卿却吞吞吐吐地答不上话。原来,李世民被蛇咬伤后,下了一道禁说“蛇”字的圣旨。站在一旁的丞相魏征急中生智,为徐长卿解围:“徐先生,这草药是不是还没有名字?”徐长卿会意,忙说:“这草药生于山野,尚无名字,请皇上赐名。”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说:“是徐先生用这草药治好了朕的病,就叫‘徐长卿吧。”皇帝金口玉言,中草药“徐长卿”的名字也因此传开了。

这样的传说,是很有意思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原来,草,就是这样随了人名了。

除了叫蛇痢草,徐长卿还有别仙踪、寥刁竹、竹叶细辛等等别名。在一般的想象中,可以用于治疗毒蛇咬伤的草药可能会长得比较强悍,而徐长卿的外表却是柔弱素净的,全然没有像医生徐长卿一样的男性风采。她是多年生草本,灰绿的模样儿,高约65厘米,根茎细短而刚直,不分枝,叶子像柳树叶儿,两叶相当,对称地生长着,光润有致。偶尔,她也开出黄绿色的小花子。她最有特色的是她的土黄色的根儿,细细密密地呈须状,那须多的可达50余条,形状如同马尾一般,散发出特殊的香气。

也许正是因为有着奇香异气,徐长卿有较为特别的镇静作用。她可以治疗一些晕晕乎乎的毛病,比如,晕车晕船。有这样毛病的人,可以在外出前,把徐长卿和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皮这些中药和在一起,捣碎放入棉布袋中,把棉布袋封口缝好,系在头部或腰部,乘车坐船就可以感觉很自在了,呕吐、头痛、眩晕、烦闷等晕车晕船的症状是会不见了的。或者,就简单地把徐长卿洗净煎水服用,也可以防治晕车晕船。

这正像某些有特殊气味的人,反而拥有了特殊功能一样。例如,传说中的香妃,就是因为体内散发出不同寻常的灵异之香,才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飞翔本领的。而能够像鸟儿一样,在蓝天白云之间翩翩飞舞,是多少人的梦想啊。

徐长卿的镇静自若,让人们喜欢把她当作长项链一样,戴在胸前,用来预防一些流行病。尤其是春天的时候,把她晒干放进小棉布袋里缝好,用稍长稍粗的棉线穿起小棉布袋,挂在胸前,可以预防流感、流脑等春季流行病。有些老人特别爱给小孩子挂这样的棉布袋,还出于辟邪、保平安、祈福祥的考虑。徐长卿也确实是有这样的功用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她主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她确有辟秽作用,古人还用她来辟温疫。

有着如此安定的状态,才能保肝和胃,所以,徐长卿归肝、胃经。由此,她还可以镇痛抗菌、祛风除湿止痒、降压降血脂。《神农本草经》将她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镇静从容,才能安然稳重,方可贵为上品。

想那徐长卿,虽然也有似柳叶般飘逸的叶子,但人们更多地却是关注柳树,而少有关注徐长卿的,甚至对她完全不了解。不过,这显然是一点都妨碍不到徐长卿的。她怡然自得地直立在风中,哪怕低到尘埃,都能欢喜,温暖,开出自己的风采。

刘寄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真是豪迈大气的句子。其中提到的寄奴,是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宋开国之君。

刘裕,这位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的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对内平定战乱,对外致力于北伐,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发扬都有重大贡献,真是气势雄壮。

所以,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特别借助刘裕等各种典故来怀古咏今,不但彰显了其“豪放派”的特性,而且还意味深长。

而刘寄奴,还是一味中草药,是用刘裕的小名来命名的。这味历史上唯一用皇帝的名字来命名的中草药,作用当然不可小觑。作为菊科和草本植物奇蒿的全草,她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其子细长,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黃蕊,如小菊花状,性温、味苦,是治疗跌打损伤的传统中草药,茎、叶、花、子皆可用,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敛疮消肿、醒脾开胃等功效,医家及民间经常将她用于跌损瘀痛、金疮出血和妇女经闭症瘕等症。

刘寄奴的神奇,据说和刘裕称帝有关。皇帝称帝之前是总有些预兆的,据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天降甘露。而且民间流传的刘裕称帝前的故事,更是让刘寄奴染上霸王之气。

那次,刘裕去伐木砍柴,被一条横卧路上的大蛇挡住去路。刘裕弯弓搭箭命,射伤了大蛇,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刘裕又上山,想找到那条大蛇。找了一阵没找着,却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处传来的一阵阵杵臼捣药的声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小童在捣制草药。刘裕问他们为何要制药,小童答道:“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要制药医治,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刘裕追问:“你们的王既有神通,为何不杀了他?”小童却答:“刘寄奴是王者,不可以杀。”刘裕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小童吓得弃药逃窜,刘裕便将其丢弃的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待到领兵打仗时,刘裕用那些药治疗被枪箭所伤的士兵,疗效甚好。士兵们不知道药的名字,只知是刘裕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用刘裕的小名“刘寄奴”来称呼药。而没过多久,刘裕就称帝了。

刘寄奴显然没有辜负这个名字,还以大气神功的特别疗效来衬托这个名字的独一无二。例如,有外伤出血、局部肿胀或湿疹时,可用她煎汤淋洗患病部位;有血尿、腹胀时,可用她煎汤内服治疗;把她捣汁兑入香油服用,还可以治疗病毒性肝炎、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把她泡酒喝,可以治疗受风受寒、风湿麻痹等症。

而且,刘寄奴的关怀一直伴随着刘裕。刘裕称帝后,有一次外出游玩,偶遇一位僧人。僧人为他献上一些药,说是可以治疗陈年疾患,说完便失去了踪影。刘裕手部有陈旧伤患,到了阴雨天就疼痛发作,一直都无法痊愈,用了僧人的药,仅一次后就痊愈了,再没有发作过。而这些药和当年那几个青衣小童捣的药是一样的,就是刘寄奴。

想那辛弃疾,一生都想建功立业,可惜郁郁不得志。倒是和刘裕有关的刘寄奴大刀阔斧地铲除病毒,屡建奇功,在自己的领域里大建了一番功业。其实,草木和人一样,都是有情的。

益母草

益母草。

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一种源于内心的本真和温暖会顺着指尖,汩汩地涌出来。这般直白的名字,一听,就知道,她是有益于女子的草本植物。

再看她的另外一个名字:“坤草”,可以进一步感受到她与女性的密切关系。“坤”总是和“乾”在一起,组成“乾坤”的,即八卦中的两爻。乾代表天,衍生为阳,是男性或男方的代称,坤代表地,衍生为阴,是女性或女方的代称。

她的第三个常用名“茺蔚”,取“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之意,就更是体现了母性的光辉。茂密隆盛,于天地之间,生生不息,蓬蓬不止。

难怪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曾子见到她,也不禁感思无限。就是三国吴学者陆玑所说的“曾子见之感思”。曾子本是极孝之人,有一次,夫人做了生鱼,他刚夹起一块放进嘴中,突然想起母亲在世时没有吃过生鱼,便当即眼含热泪,将鱼吐了出来,并终生不再吃鱼,这即是“思母吐鱼”的典故。而看见益母草,曾子当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母亲的。母爱,多么博大、深厚、永恒。

的确,益母草与感恩有关,她的来历,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在豫西地区伊洛河畔的一个小山村里,一名叫茺蔚的孩子的母亲在生他时得了“月子病”,久治不愈。几年之后,她身体越来越虚,竟至卧床不起。茺蔚懂事之后,就悉心照料母亲,非常孝顺。看着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决定外出为母亲问病求药,下决心要把母亲的病治好。他沿着伊洛河往前走,逢人便问,见草就挖,但一直没有找到能治好母亲疾病的神医良药。有一天晚上,他借宿在一间寺庙中,庙内老僧见他救母心切,便赠他四句诗,让他据诗寻找治病草药。诗云:“草茎方方似黄麻,花生节间节生花,三楼黑子叶们艾,能医母疾效可夸。”得到这样的诗,茺蔚更是沿着河岸认真寻找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那种茎呈四方形、节间开满紫红色小花、结有黑色三棱形小果实的草儿。母亲服用后不久,多年的疾痛竟没有了。茺蔚又把这种草儿介绍给其他患月子病的妇女,也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由于这种草是茺蔚为医治母亲的病而找到的,又益于妇女,人们便唤它茺蔚,又把它取名为益母草。

这个故事也应和了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之称”。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她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这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全草入药,其味辛苦,气微寒,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素有“血家圣药”之称,历代医家都用她来防治女科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将益母草炒食、上汤、做汤,营养保健的效果都很好。还可以将益母草和桑寄生各30克洗净,取鸡蛋或鹌鹑蛋4只煮熟去壳,把益母草、桑寄生和蛋放进砂锅内,用文火煮沸,再放入冰糖,煲至冰糖完全溶化即可。这汤俗称“补益汤”,可以补肝养血,女子在经前、经后饮用,效果更佳。

益母草不仅有内调之功,还有外养之效。她含有硒和锰等微量元素,可以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将她做成敷面粉来养颜润肤是非常不错的。采摘一整株新鲜的益母草,用清水洗净,晾干、切细、研为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和面粉,调制、揉和成汤圆大的团状,然后用小火煨一昼夜,待凉后,再研成粉末,放入洁净的瓷瓶中保存。每晚洗净脸后,可取适量敷面粉,加入蜂蜜,调成糊状敷面。

做补益汤或敷面粉,都要费时费力。不过,这些时力的付出是值得的。想那传说中的茺蔚为母亲和天下女子的付出,女子们真是可以多多地使用益母草的。

珍惜益母草,珍惜自己。

益母草,恰似母亲的温柔。

管弦,女,高校教师,湖南省作协会员。曾在《散文百家》《文学界》《湖南文学》《佛山文艺》《翠苑》《金山》《散文选刊》《小小说》《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已出版文学作品集《开花的记忆》等。

责任编辑 张韵波

猜你喜欢

徐长卿刘裕兰草
未来日记
El regreso triunfal del alforfón
李铁环作品
兰草
人民交警之歌
徐长卿治皇帝病成药名
徐长卿作用的古今对比
徐长卿的传说
宋武帝刘裕文学雅集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