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2014-04-29张敏
张敏
【摘 要】婴儿的静脉采血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它不仅要求采血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关键字】股静脉穿刺;婴儿;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515-01
在临床工作中,患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护士常规选择周围静脉,但如果是休克病人,因外周血液循环差,不易找到较充盈的静脉血管,还有一些是肥胖患儿和长期输液的患儿也很难在周围静脉找到可采血的静脉血管,又如在患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为明确诊断治疗,争取抢救时机也常需要静脉采血以协助诊断。在采集血标本时患儿易长时间挣扎啼哭,不配合,造成过度通气,血中PCO2量非病理性下降“)。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足部采血末梢循环差,由于血量不足反复针刺,增加新生儿、早产儿皮肤损伤,再加上患儿哭闹,以致造成采血困难、采集血液量不够,易造成血液溶血,延误病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针对以上情况选择股静脉采血可以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争取抢救时间,现将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体会总结如下:
1 基本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腹股沟,大腿外转与躯干成45°角,小腿变曲与大腿成90°角,臀部垫高,使腹股沟表现展平。常规消毒皮肤及术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逐渐提针并同时抽吸注射器活塞,见有回血后立即停止提针并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拔出针头,以干棉球按压穿刺处数分钟,防止出血及局部血肿。
2 注意事项
2.1 熟悉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2.1.1 触摸股动脉搏动点,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首先要准确触摸股动脉搏动点,摸搏动点时要精力集中,有耐心。
2.1.2 进针的部位首先要触及股动脉搏动点,根据股动脉搏动点结合患儿年龄、体形选择股静脉的进针部位。一般的,1岁以内应在腹股沟线略偏内、靠近搏动点的位置进针;2~3岁患儿在腹股沟的正中位置,食指触及搏动点的内下0.2cm处进针;3岁以上患儿进针位置在腹股沟中线略偏外处,在触及搏动点内下0.3~0.4cm处。但由于过胖或严重哭闹的患儿、新生儿触不清或触不到搏动点的位置时,在腹股沟处轻摸可摸到一个不明显的凹陷,以此处为进针点,采用7号针头进行穿刺。
2.1.3 进针的深度不论患儿胖瘦或新生儿,一定要使穿刺针尖触到股骨上,如穿刺进去后无触到股骨上的感觉就往回抽血,则不宜成功。
2.2 对患儿采取的措施
2.2.1 安抚患儿婴幼儿情绪变化较快,对情感反应较敏感,因此在穿刺前护士以亲切的语言、温柔的动作来安抚患儿,使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比如,穿刺前抱起患儿,轻轻拍其背部,与其轻声交谈,或唱儿歌等方法,均可有效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2.2.2 穿刺成功后要精心护理要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按压针眼的注意事项,避免穿刺侧腿过早有过度用力动作,比如蹬腿、站立等。
2.3 作好患儿家属工作
2.3.1 穿刺前耐心向家属解释向其简单讲解有关股静脉抽血的知识,让家属了解股静脉穿刺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和痛苦,解释“只是针尖进人皮肤时稍痛,进入血管后就不痛了”。若有些家属还是紧张,可告诉家属对我们的操作放心,并请家属在治疗室外等候。
2.3.2 变换穿刺对象的次序在遇到股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时,可先选择年龄稍大一些的能够清晰地摸到股动脉搏动或体质较瘦弱的患儿先进行静脉穿刺,这样可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的几率,增强患儿家属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同时也可增加护士操作时的信心。
2.4 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2.4.1 摆好体位,置患儿于仰卧位,使一条腿伸直,准备穿刺侧的脚后跟抵在对侧腿的膝部内侧,使大腿呈外旋外展位,同時垫高采血侧臀部。
2.4.2 穿刺前要充分固定患儿可由一人从患儿头侧用双手夹紧患儿双臂及胯部,另一人双手固定住患儿膝盖。
2.4.3 穿刺成功见有暗红色血液抽出时,要继续固定好患儿,以免患儿翻动使针尖刺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
参考文献:
[1] 刘玉芬,王莉燕.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
[2] 徐润华,徐桂荣主编.现代儿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 章赛春.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实用护理杂志,2001.
[4] 马新华.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的新方法.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