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浮世画家》中小野增二的精神救赎

2014-04-29向敏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回忆救赎

摘 要:《浮世画家》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第二部作品,小说随着主人公小野的记忆呈现往事。作品以特殊的回忆体来记述,为作品的主题埋下第一步伏笔。本文力图通过对《浮石画家》文本的解读来分析作品主人公小野增二的精神救赎。

关键词:《浮世画家》;回忆;救赎

作者简介:向敏,1989年2月生,女,陕西旬阳人,2012年至今就读于西北大学,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2

“救赎”一词源自于《圣经》,被誉为“基督教教义”之一。《基督教词典》对其下了定义:“救赎,人在‘原罪之中无力自救,上帝不忍心自己的儿女永远沉沦,乃主动差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为人类代受死亡,用宝血作人的赎价,以平息上帝的义怒,恢复神人间的亲密父子关系。因此,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的救赎史”。[1]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救赎”建立在“获罪”之上。

《浮世画家》以日本原子弹爆炸为背景,主人公是战前为军国主义画宣传画的画家,在战后他受到同胞们的冷遇,由此引发他反思战争的故事。

一、小野増二的“罪”

石黑一雄认为,普通人很容易被盲目地卷入政治风暴中。这种状况只能使这些小人物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他们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最终却发现政治变化如浮云一般,而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偏离了轨道。《浮世画家》中的小野増二就是这类人中的典型。他从小受父亲的艺术熏陶,表现出超人的绘画天赋,年轻时代的他也在“浮世绘”艺术上有不小的成就,而随着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对他们那一代人的渗透,他放弃了原来的艺术追求,开始了歌颂日本“圣战”的最高艺术表现手法。当历史的风云变幻洗涤了日本的整个社会政治生活时,小野一生的艺术成就显然成为人们所不齿的对象,他毕生的信仰就这样被彻底的颠覆。这就是小野“罪”的形成。

小说的开始,小野还是沉浸在为国家“效力”的成就感中,还在回忆他靠自己的地位如何购得一座与自己身份相称的“豪宅”;如何帮良夫找到好工作,即使小野用一句“我本来根本没当一回事”,也掩盖不了他后来被摆放告谢的内心满足感;如何被自己的弟子们尊敬,他们说着“……我们最大的骄傲就是告诉别人,我们曾经是小野增二的弟子。”[2]此时的小野还在享受着因效力战争给自己提供的社会地位。

二、小野的精神救赎

1、精神救赎的缘起

小野在现实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战后遭冷遇的境况,在酒馆得知一个傻子平山因为高唱老军歌的事件,他就开始意识到,一个傻子因为只会唱的鼓舞战士战斗的歌都要被牵扯,何况是他作为为战争确实服务过的人呢?

大女婿池田对小野的态度也和从前判若两人,在小野回忆为儿子补办葬礼时,池田明确说出“勇敢的青年为愚蠢的事业丢掉性命,真正的罪犯却仍然活在我们中间。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池田对这种现象感到愤怒。这愤怒使小野感到不安,“他那一代的这么多人都死了,可是他为什么要对长辈怀有这样的怨恨呢?”[3]

在大女儿节子追问三宅退婚的原因下,小野不得不认真回忆与三宅的最后见面。对于三宅赞成总裁以死谢罪的态度以及三宅称那些在战争中为国家尽忠效力的人为战争罪犯的看法,小野对这段回忆是通过不确定的叙述“那天下午三宅真的跟我说了这番话吗?也许我把他的话跟池田可能会说的话搞混了。……”[4]

小野在回忆的过程中,但凡触及危机的核心,便马上拉回到与叙述对象无关紧要的事件上去,或者在无处躲藏的境况下,对事件对出极富主观性的阐释,有理由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叙述中常常出现的停顿、回避等叙述现象的缺失正是小野内心自我救赎意识觉醒的时刻。

2、精神救赎

小野的二女儿仙子26岁,因为战争把她的婚事耽误了。小野已经意识到是由于他曾经为军国主义服务,在战败后没有“谢罪”,其行为造成被退婚,小野有了对女儿的歉疚。因此,在即将进行的第二次相亲前,节子一次次提醒他应该“赶在做藤家请的侦探之前”去拜访过去的某些熟人。“是的,我想也是。”[5]于是小野开始了他进行救赎的过程。

战争期间的同事——松田,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失去健康的孤家寡人,从小野再三谨慎的叮嘱下,松田明白了小野为女儿婚事来拜访她的目的,并且明确保证“关于你的过去,我只会说好话的。”当然,这种好话里面并不包括那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此时,小野和松田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默契,对于过去所谓的辉煌与骄傲闭口不谈,表面上都说是“不过牵扯到谈婚论嫁,还是应该谨慎行事。”实际上他们俩人已经承认战争的错误,已经看到他们鼓吹战争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小野在离开的路上,内心感到一阵宽慰,不仅是因為对于女儿的婚事有了保障,同时在与老同事重新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罪行”的认识有了新途径的释然。

曾经引以为傲的师徒关系,却没那么顺利。对黑田的造访,从黑田的学生恩池那里得知他的身份时的反应,小野就知道了黑田被自己“从事的事业”迫害之深。小野虽说他“不会让年轻人的话严重影响我的情绪”,却仍然以为了仙子的婚事为托词写信给黑田,“信的语气是友好的、寻求和解的”。正是因为小野为黑田的遭遇感到“有罪”,所以在收到黑田“冷淡而简慢的回信,感到失望”、“心情笼罩了一丝阴影”。[6]

相亲那天,小野看着餐桌上的人都在乎着他对战争的态度问题而间接为难自己的小女儿,小野的“罪恶感”达到了顶峰,他决定公开站出来面对,“有些人会说,我这样的人应该为我们这个民族遭遇的可怕事件负责。就我个人而言,我毫不讳言我犯过不少错误。我承认我做的许多事情对我们的民族极其有害,我承认在那种最后给我们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痛苦的影响当中,也有我的一份。”到此,小野通过促成小女儿的婚事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赎的过程,有段叙述最能证明他完成自我救赎或者说承认自己所犯错误后的释然心态,“当然啦,我必须承认那天晚上某些时候令我感到痛苦,同时我也承认,如果不是情势所迫,我不会那样毫不掩饰地做出那种关于过去的申明。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任何一个看重自己尊严的人,却希望长久的回避自己过去所做事情的责任,这是我很难理解的。承认自己人生只能怪所犯的错误,并不总是容易的事,但却等获得一种满足和尊严。不管怎么说,怀着信念所犯的错误,并没有什么可羞愧的。而不愿或不能承认这些错误,才是最丢脸的事。”

3、精神救赎的结果

小野得到精神救赎后,从叙述口吻上能感觉到一种轻松的氛围。无论在女儿还是外孙面前都没有了之前言语上的“支吾”并相处得很融洽,就连与外孙谈论起在战争中红极一时的歌唱家野口先生的自杀都是明确的“赎罪”口吻,他说,他理解野口的自杀是为了向人们说声对不起。“他有勇气承认他所犯的错误。他很勇敢,很高尚。”[7]野口和小野算是“志同道合”的人,他们都是通过艺术来为战争服务,小野在替野口解释自杀的原因,其实也是自己自我救赎。如果在小野没有意识到“赎罪”,他会对野口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为什么要对自己“引以为傲”的事情道歉?这就是小野自我救赎的结果,良心、艺术本无过错,但它们一旦作为战争的帮凶,自身难免也会被钉上历史的羞耻柱。

最终,小野在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推动下,承认了战争的责任。但他认为怀着信念所犯的错误,并没有什么可羞愧的,“信念”在小野,便是良心和艺术。所以,在小野的自我救赎过程中,从始至终就是一个战争责任者对“过去的事”的态度。

注释:

[1] 《基督教词典》编写组:《基督教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9月,P272

[2]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5

[3]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1

[4]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68

[5]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06

[6]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43

[7] 石黑一雄.浮世画家[M].马爱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93

参考文献:

[1][德]瓦爾特·本雅明著,李茂增,苏仲乐译:《写作与救赎——本雅明文选》,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9月

[2]慧林:《罪恶与救赎》,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8月

[3]《基督教词典》编写组:《基督教词典》,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李春: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

[5]鲍秀文.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

[6]李霄垅:石黑一雄小说《浮世画家》中的背叛[J].外语研究,2008

猜你喜欢

回忆救赎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爱无尽 梦飞翔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光影的情感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