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视角下《野草在歌唱》中“我者”“他者”

2014-04-29程萌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后殖民主义他者

程萌

摘 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凭借儿时在罗德西亚的记忆,怀着对被殖民者无助境地的同情,在她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中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给被殖民土著人带来的艰辛,描述了贫穷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过程以及殖民统治下的南非种族歧视下人性的扭曲。本文试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分析小说中“我者”和“他者”。在殖民者的“东方主义者注视下”,殖民者是高高在上的“我者”,不仅土著人是一群低劣的,野蛮的,暴力的下等民族的 “他者”,穷苦的白人同样是边缘地势上的“他者”。

关键词:《野草在歌唱》;后殖民主义;我者;他者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1

一、《野草在歌唱》

《野草在歌唱》描写了南部非洲土生土长的白人玛丽,自幼家境贫困迫使她本能地渴望摆脱这种与土著黑人相似的生存状况。工作后,她的生活一度有所改善,但在社会压力下与一个穷困的白人农场主迪克结婚后,绝望地发现自己走回了母亲的老路。黑人雇工摩西的闯入打破了她麻木混沌的生活,使她有了新的生存力量。然而种族歧视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南部非洲每一个人的身上,注定了他们所面临的必将是一个悲惨的结局[1]。

二、殖民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上对殖民地国家进行的侵略,殖民者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渗透到殖民统治中去从而迫使殖民地人民接受。而后殖民主义,即后殖民批判主义是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一个巨大的话语场,是解构,批判殖民主义,以一种更客观的批判眼光正视殖民和被殖民的关系。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关注我者/他者的问题,通常都是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讨论。对于自我/他者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通过文化研究进行社会批判、政治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并由此解构和消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既定的概念与偏见。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指出西方人借助一种他称之为“东方主义”的理念对东方进行带有偏见的表述,帮助其构建一种东方劣于西方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东方[2]。因此,在《野草在歌唱》中,白人能主观地构建自己的中心地位,是高高在上的“我者”,而当地的土著黑人就是一群野蛮的,懒惰的,暴力的小偷,是低贱的“他者”。

三、“我者”“他者”

殖民政府是白人权利的象征,将它的霸权强加于土著人之上,它规定白人违背土人意愿将他们抓捕并卖给农场主是合法的。

白人殖民者“我者”对被殖民者具有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故事一开篇的新闻就是玛丽被她家的黑人佣人摩西谋财害死了。其实,他们都不知道玛丽是怎么死的,摩西为什么要杀死她,反正在白人眼黑人就是卑贱的小偷,暴力的杀人犯;其次,玛丽和查理,以及尼克,这些白人殖民者代表,在他们看来,殖民者是无比优越的,而且被殖民者生活的贫困及其劣根性又使得他们坚信自身的优越性,被殖民者本来就是一低下的“他者”,这些反映在玛丽从她步入农场生活的第一天起时时刻刻提防她的仆人,谨小慎微地关注每一份剩饭剩菜,把厨房里的柜子锁地好好的以防土著人偷吃;查理坚持认为土人是肮脏下贱的,他们需要白人的统治和管理,如果没有白人的干预,他们将会更加可怜与可悲,不需要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待,管理好农场苦力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使用皮鞭;尼克算是白人中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表面上他不赞同白人对黑人的态度,实际上,当他看到玛丽和黑人摩西发生关系时,他愤怒地认为玛丽是在和野兽发生关系,这足以表明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而当地黑人是被压迫的“他者”。他们是没有话语权的,处于失语的状态中。在白人的压迫下,他们的抗争是无力的。面对白人的剥削和压迫,他们,要不忍气吞声,要么奋起反抗之后受到严厉地惩罚并被迫再次忍气吞声,这表现在服侍玛丽丈夫迪克多年的黑奴以及后来的佣人在玛丽的苛刻压迫下都无奈地选择忍气吞声,而摩西就是一个选择反抗的例子,在农场,消极怠工以示对玛丽苛刻的工作强度表示不满,他得到的却是恶毒的鞭笞而被迫继续干活。而他第二次反抗就是谋杀了玛丽,结果就是付出杀人的代价。

除了黑人是下等地位的“他者”,在这部小说中,贫困的白人同樣是边缘地带上的“他者”,这主要反映在玛丽的丈夫迪克,穷困的农场主,经营不善导致农场每年都在负债。而就是这位真正热爱土地,热爱农场,老实善良,一心一意在农场上埋头干活的穷苦白人,却时刻被善于巧夺豪取的暴发户查理虎视眈眈着,这位看似把迪克当作好友的查理,同为白人,他没有帮他,他心里是瞧不起他的,他一直在算计哪天迪克的农场倒闭,收购迪克农场,可以扩大自己的农场,赚更多的钱。最后迪克深爱的农场被侵吞,妻子被杀,他的精神彻底地崩溃。迪克是白人殖民者中的无助的“他者”。

四、结论

《野草在歌唱》唱出了殖民统治下的种族隔离制度迫使土著黑人深受殖民者的剥削和奴役,他们是边缘地带上下等的“他者”,丧失了任何话语权;在上等“我者”的白人中,贫困的白人同样沦为“他者”,任由富有的白人宰割。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野草在歌唱》是“他者”无助的哀歌。

参考文献:

[1]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修订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宋金玲:《从后殖民角度解读多丽丝·莱辛之<野草在歌唱>》,载《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第71-73页。

猜你喜欢

野草在歌唱后殖民主义他者
摩西杀害白人玛丽的动机浅析
荣格的原型理论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批判、颠覆与束缚
探析《野草在歌唱》中“女性他者”世界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