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拉,永远的逃离诱惑

2014-04-29程美玲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摘 要:艾丽丝·门罗在《逃离》中向我们叙述了几个不同女性人物的逃离,她们面对现实,出人意料又于情理之中出逃,或者选择离开丈夫,或者选择离开父母,或者仅仅为了逃离而逃。她们在心理与现实中徘徊,不管结果如何,“逃离”成为她们永远的诱惑。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 女性人物;逃离诱惑

作者简介:程美玲(1988-),女,河北邯郸人,学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指导老师:周小娟。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2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1931年出生于安大略省,被誉为“加拿大的契科夫”,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她长期居住于荒僻宁静之地,逐渐形成以城郊小镇平凡女子的平凡生活为主题的写作风格。故事背景大多为乡间小镇及其邻里,故事的人物和现实中人并无二致,亦经历出生于死亡,结婚与离异。代表作《逃离》讲述了八个不同的故事,其中三个故事存在关联。叙述了几个平凡的小镇女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竟发生过了共同的经历——逃离。

逃离主题,一直在被记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嫦娥,民间传说中的白蛇,变身彩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面对生活,无不选择逃离。古代如此,现当代亦是如此,五四那场对既往历史实行颠覆的伟大变革,催生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相继书写出冯沅君式、萧红式、丁玲式等形式各异的逃离。在外国文学史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逃离女性,如安娜卡列尼娜为了情夫为了追求爱情逃离家庭,逃离了丈夫和儿子。简爱,虽然深爱罗切斯特但是为了道德的约束和对自尊的追求选择逃离桑菲尔德和罗切斯特。逃离的情节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发生在文学人物的生活中,因此,逃离这一主题也在文学中不断被塑造被记述。逃离,是存在女性生命中的,并且,在不知名的一天一定会显现。不管是爱情家庭的吸引还是理想生活的指引,逃离一直或者始终存在于这些女主人公的生命中。“逃离”这一主题不管在以前还是现在还是未来,永远存在。本文着重通过女性的视角分析《逃离》中主人公逃离的对象及心理,探讨逃离诱惑。

一、逃离的对象——爱人、父母、生活现状

《逃离》第一个故事也是整本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平凡女性身上。天真无知的少女卡拉怀着对未来、对自己家庭生活的憧憬,不顾父母的反对选择与“吉普赛流浪汉”出逃,选择与一个马术学校的男老师结为夫妻。“她把她看做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悦诚服的。”她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烦透了他们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生活。留给父母的仅是一张宣告自己离开的纸条。然而,离开了父母,与丈夫克拉克建立了家庭之后,她发现,婚后的生活并无新意可言,婚后的丈夫并非那般迷人甚至粗暴、自大、蛮横不讲理,终于在无法忍受丈夫对自己的火爆脾气之后,选择第二次出逃,逃离与丈夫的生活,仅仅为了去一个不包括她丈夫的地方。

二、逃离心理的矛盾性

女主人公的逃离充满了矛盾。门罗对第一个故事中女主人公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最为细致也最具代表。卡拉在作出第一次逃离的决定时,心情愉悦轻松,对未来充满信心,她为自己找的理由是她的父母当年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为她指明了方向。然而,当她第二次出逃时,内心又充满了逃离父母的悔恨,认为在她的丈夫看来,“家庭根本就是一个人血液中的毒素”,认为第一次的逃离只是性这方面的问题或者仅仅是性的问题。在决定第二次逃离时,她的内心也是充满矛盾的,她一方面无法忍受丈夫的火爆脾气表现得毅然决然,一方面还担心逃离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显得优柔寡断。她一面胆怯犹豫不能下定决心,一面又计划在一家汽车旅馆或这一类的地方待下来,上一个马术学校去找份工作,好像早有打算。她决心逃离,去开始一种没有克拉克的生活,却又怀念与克拉克生活的日子,恐惧独自一人的新生活,最终中断逃离。卡拉为进行逃离寻找理由,同时又为放弃逃离寻找余地,在整个逃离过程中,内心都充满矛盾。

卡拉在逃离父母之前,就已经萌发逃离的念头。在她留给父母的纸条上,她说出了真实的说法“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由此可见,逃离的念头似乎也“一直”追随着她。在她决定自己的第二次逃离,逃离丈夫的时候,她为自己离开后的去向也做了认真的考虑,找个地方先住下来,然后再找个马术学校去做老师,似乎,逃离的行动早就已经打算好了。在她回到丈夫身边的时候,找到弗洛拉的骨骼,明白弗洛拉是为何而死,但也尽量不去深究,因为她深知自己选择放弃逃离并不是不再选择逃离,而是明白弗洛拉的作用,逃离的念头不再需要弗洛拉的提醒。逃离,看似偶然,看似是机缘巧合所致,但是逃离的念头早已在不经意间萌芽于女主人公的內心,它时而显现时而隐匿,最终都会占据头脑的上风而使逃离的行动实现。

逃离,看似是一时的冲动,一念之间的选择,实则是早已萌发的逃离念头在某一个瞬间爆发,逃离意识一旦出现,逃离之举便是必然 。《逃离》中,女主人公各自生活不同,但相似的是,她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想要逃离的念头。逃离的结果,成功或者失败,并不重要,重点在于逃离这一念头是否萌芽,逃离的行为是否发生。正如艾丽丝·门罗自己所说:“我想让读者感到的惊人之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发生的方式”①。逃离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逃离意识的产生和某一时间的付诸实践。逃离,是永远的诱惑,在她们的生活中,总会在某个时间,对爱人、父母、目前的生活状态有所不满,或者,在她们的心底隐藏着欲望,于是逃离现在,改变现在,释放欲望等原因促使逃离意识的闪现。每个人的心理都住着一个弗洛拉,时而显现,时而隐匿,正如逃离的念头一般。未选择逃离之前,弗洛拉被深藏在潜意识里,一旦开始逃离,弗洛拉便得到了释放。弗洛拉正如人的不满、人的欲望一样永远不会消失,逃离的诱惑也就会永远存在,如果不拒绝弗洛拉不压抑逃离的意识,人生便会出现一个接着一个的逃离。逃离,是某一瞬间的思想,却也可能成为改变一生的关键。

门罗生长在加拿大的一个小镇,她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乡村女性,叙述的多是她们的生活和思想,门罗对女性有敏锐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小说叙述平淡却深刻,优秀之处在于于无声中听春雷。《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是门罗唯一一部有自传意义的,由相关联的短篇小说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叙述了作者,在乡村生活中,如何从一个不谙世事,没有明确价值观的小女孩成长为有独立思想的成熟女人。作者的母亲和作者生活中遇到的女性对作者的影响是最大的,作者用细腻的心思和敏锐的眼光观察世界,关注她们。因此,门罗的作品所关注的是不同女性的情感、态度及生活,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平凡却深刻的思想瞬间。《逃离》与门罗的另一作品《仇恨、友谊、礼仪、爱、婚姻》都是关注独身女人、老妇人等的生活及思想情感,试图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进一步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探索女性思想的意义。

注释:

①艾丽丝·门罗

参考文献:

[1]艾丽丝·门罗. 逃离[M]. 李文俊译,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陈凤. 无法逃离的人生境遇———艾丽斯·门罗《逃离》中女性命运探析[J]. 文学界. 文学评论, 2010.

[3]赵树勤.寻找家园的孤独之旅——论20世纪女性文学的逃离主题 [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第一期.

猜你喜欢

艾丽丝门罗
作家的闲谈
作家的闲谈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彼岸与此岸:门罗《好女人的爱》中的加拿大相对主义伦理观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门罗,一个家庭主妇的完美逆袭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