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以悲剧心理学分析《麦克白》

2014-04-29柴晶晶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麦克白潜意识

柴晶晶

摘 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遥远的时空设置、超自然因素设置、超越寻常的人物角色和情节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展示了悲剧主人公麦克白的潜意识的心理,这既是命运的悲剧,又是性格的悲剧。本文通过探讨《麦克白》中审美距离因素的设置,进一步探讨了悲剧快感和恶意等理论在《麦克白》中的展现。

关键词:麦克白;潜意识;审美距离;快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2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盲目的,并且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其内在本性的必然性,意志总是以人而存在,并且表现为个体的个性。“一切意愿都是产生自需要,因而是产生自缺乏,因而是产生自痛苦……欲念的目标一旦达到,就绝不可能永远给人满足,而只是给人片刻的满足 。……因此,只要我们的意识里充满我们自己的意志……我们就绝不可能有持久的幸福和安宁。[1]”“这样进行认识的自我以及被自我所认识的特殊事物,总是在一定的事件、空间以内,都是因果链条上的环节。”只有通过这些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联系,客体才能够与意志相联系。

《麦克白》讲述了一个有野心的战功赫赫在将军在收到女巫 蛊惑后杀死国王谋权篡位后,内心承受巨大煎熬并众叛亲离,最终面对邓肯之子和援军落得枭首的下场。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大量的艺术手法,渲染了阴暗恐怖的悲剧氛围,尤其是超自然场景等因素的运用,其黑暗的色彩和流血的主题使得它的悲剧性到达了巅峰。

一、《麦克白》中的悲剧审美距离

戏剧通过真正的人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和感情,加上音乐来增强表现力,所以容易使观众产生联想,唤起相对更加实际的态度。

相对于其他的戏种来说,悲剧更加严肃认真,所以更容易唤起道德感和个人的情感,在观看悲剧是,观众往往因为恐怖的剧情而变得严肃深沉。为了保持悲剧的距离,作者往往采取以下几种手法:

(一)遥远的时空

莎士比亚将《麦克白》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了遥远的中世纪的英国。这种手法的采用立即将故事设置与观众的普通生活之外,使观众在看剧之初就产生审美距离。在悲剧中,为了达到审美的距离,作者最典型的手法莫过于设置遥远的时间和空间。

(二)人物与情节的设置

《麦克白》在人物角色的设置上,将军和国王都是离普通人非常远的角色地位,这样的设置使观众不能把自己同麦克白等同起来。麦克白虽然是坏人,但是有很大的意志力,人物本身就有悲剧的崇高感。

这些特殊的人往往也设置在特殊情境中,才能烘托出完美的悲剧效果。《麦克白》作为将领,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战功赫赫,是一般人不能达到的高度。

在悲剧中,主人公往往有致命的弱点和超群的力量。对人物和情节的特殊设置,也是一种制造审美距离的方式。

譬如杀害国王邓肯后的麦克白深受困扰,再次造访女巫,她们所召唤的幽灵告诉他,他“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向邓西嫩高山移动”。

(三)超自然的气氛设置

在大多数的悲剧中,往往有神、魔鬼等超自然事物的设置。这种方式使环境完全脱离普通人的生活,能够唤起观众心目中的神秘感和仪式感。

1.女巫

在麦克白的开场中,三个面目狰狞的女巫在等待麦克白的归来,,第一个称他为葛莱密斯勋爵,第二位称他为考特勋爵,第三个称他为未来的国王。预言激起了麦克白的邪念,三个女巫正是麦克白不受道德力量约束的本我的体现。

2.超常的自然现象

女巫出现时,暴风骤雨狂卷而来;国王邓肯被谋害之夜也是狂风怒吼;烟筒垂了下来,有人听到奇怪的死亡的惨叫声……这一切反常的自然现象既预示着悲剧的发生,又渲染了悲剧发生的恐怖气氛,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戏剧氛围。

在《麦克白》全剧中只出现了两次光明的时刻,一次是国王邓肯去麦克白家做客的路上,一次是麦克白得到惩罚后的阳光普照,除此之外,全剧的黑暗笼罩在了悲剧氛围之内,为观众制造了良好的审美距离。

所以,悲剧中的痛苦和苦难决不能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人物和情节的设置,超自然的气氛的烘托等手法的运用,都将观众所处的现实世界和剧种的世界隔出距离。可以说,所有悲剧都是如此,不仅是《麦克白》,戏剧中可怕的东西都需要用艺术力量去克制,从而表现出不同于现实框架中的生活。现实世界总是与我们直接触碰,没有经过艺术的距离化处理,也就没有悲剧中人物和形式上的美感。

二、《麦克白》的悲剧快感与恶意

欣赏悲剧的快感主要是一种审美快感。那什么是审美呢?

审美简单来说就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欣赏,是对艺术的赞赏。艺术是一种不同于生活真实本身的一种虚构的事实。所以对于审美来说,它并不是出于某种实际的目的而产生的,也并不会引发任何目的和需要。另一方面,审美是不包含任何逻辑的无组织无目的的行为,只可能伴随一定的情感,与任何实际性活动无关。

在观看戏剧《麦克白》的過程中,由于观众的精力都集中于这一出戏剧之中,所以观众本身和戏剧之间这两个个体之间的距离,在审美活动中消失。叔本华曾对这种现象有过深刻的思考,他认为在审美活动中,观众“不再考虑事物的时间、地点、原因和去向,而只看孤立着的事物本身”,并且会“迷失在对象之中,甚至忘记自己的个性、一直,而仅仅作为纯粹的主体继续存在。[2]”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现象,把主观的感情投射到客体中去,又可以把客体的情调吸引到主体中来。在移情的作用下,客体也和人一样,具有了人的情感、人的特征、人的表现。

由于审美活动的存在不牵扯任何的逻辑思维,在欣赏悲剧《麦克白》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悲剧的快感与恶意。因为往往观众知道,艺术作品的苦难并不是真正的苦难,而是艺术作品中的虚构的苦难,

观众从悲剧《麦克白》中收获的快感其实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表现,是恶意的开始。如果我们杀了人,受到内心的煎熬,肯定会感到十分痛苦。但是杀人的并不是观众,登上王位的也不是观众,观众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目睹了麦克白杀人登上王位的种种心理过程,作为旁观者,我们内心的冷酷、无情得到了满足。并且,我们观看悲剧的快感也许并不来源于麦克白悲剧的本身,不是对麦克白的嘲讽,而是庆幸这个悲剧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从而产哼了一种清高孤冷的优越感。

桑塔亚那说:“在悲剧中感到恶,但与此同时,不论它多么强大,却不能伤害到我们,这种感觉可以大大刺激我们自己完好无恙的意识。[3]”并且,麦克白和妻子在生活中的地位比观众高,命运确实如此的曲折不堪,因此,观众更能够从中获得一种优越感,这是悲剧快感的来源。并且这种恶意正契合了人性中残酷的部分。亚历山大培因则认为:“按照斯图瓦特的意见,力量似乎很可能是恶意快感的基础。然而事实也可以同样证明相反的命题—恶意是力量的快乐的基础。事实上,有了强大的力量,我们就无论有没有报复的借口,都可以得到看别人受苦的基本满足,同时我们又能避免自己成为那种恶意心情的牺牲品。[4]”

因此,从观看悲剧《麦克白》的过程中获得的不必遭受残酷命运的安全感和俯瞰他人的优越感都是以悲剧的恶意为基础的。

小结:在《麦克白》中,悲剧人物麦克白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没有好到极点,他的悲剧下场并不是因为罪恶,而是因为种种致命的过失和缺点。他的下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咎由自取的后果,比悲剧人物品格更完美的人也许就不会遭受这样的灾难。《麦克白》中人物的行为几乎都可以用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理论去解释,也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性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叔本华,《 意向和表象的世界》, 第三卷,第三三至三四节

[2]叔本华,《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卷,第三四节。

[3]桑塔亚那:《论美感》第二、三、六页

[4]培因:《情感与意志》,一八五九年,第一九五页

猜你喜欢

麦克白潜意识
Book Review on Wonders 《奇迹男孩》读后感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探究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