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笔下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形象分析

2014-04-29伍艺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6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金庸

摘 要:金庸笔下的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为广大读者所传颂,纵观这些英雄人物,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成长模式,从这些模式中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思维。本文从德才兼备这个方面来探讨金庸的人物成长与人格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金庸;英雄人物;德才兼备

作者简介:伍艺(1976-),女,四川广安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一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01

金庸在塑造英雄人物时,既注重才干的修习,更注重德行的养成。这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对人才的界定的。儒家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使用过程中非常重视人才的德才兼备,甚至重“德”多于重“才”,这从大量阐述德与才的关系的经典语言中可以看出。古语云:“其身不正,为政无德,而能治国者,无之”;《论语·子路》中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甚至当代企业在培养和用人时也总结出这样的原则:“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因此,中国传统教育具备非常强的德才兼备培养意识,这一点同样传导到金庸的作品中,从他的人物成长模式里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金庸用了大量的篇幅叙述了英雄们一生追求武功的过程,这里面有巧合偶遇,有历经磨难,有执着习练,这些都可以视作是人才培养中的才能养成。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虽然是虚幻的,但是江湖象征的是人类社会,武功也可以理解为是人们生存的技能,或者可以说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的技能,也可以称之为才干。在金庸的作品中,江湖侠客们在追求武功时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多数人赞同的,他们渴望武功,甚至一生一世都在追求至高无上的武功,一部武功秘籍就成为江湖人趋之若鹜的动力,甚至有人为此不择手段,有人为此家破人亡,有人为此走火入魔。第二种是少数人的看法,他们反对习武,反对暴力,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就是因为不愿习武,从家中逃出来,但是他碰巧又进入了武林江湖,又不得不依赖武功生存。习得一身本领,方可行走江湖。这是金庸赞同的,因此他笔下的侠客们总是花毕生精力苦练本领。《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比较愚钝、质朴,但是他为了练就降龙十八掌就下了一番苦工夫,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大侠;《神雕侠侣》中杨过为了练就玄铁剑法,十六年如一日,在飞瀑中,在怒涛中练武,最终在襄阳鏖战中挫败金轮法王,立下奇功。

当然,金庸在塑造人物时同样重视人物的德育,强调人才培养需要德才兼备。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讲求“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些做人的道德准则被金庸完整的塑造在他的人物身上,所以他的人物的培养模式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面人物因为具备了这样的价值观故能以德服人,成就大业。当襄阳处于被元军围困时,郭靖发出英雄帖,召集群雄,固守襄阳,最后与襄阳城共存亡。反面人物因为缺少正确的价值观,或者说是混乱的价值观,在作品中的最终结局总是以悲剧收场,诸如认贼作父、背信弃义的杨康中毒身亡,被乌鸦所食,金蛇郎君夏雪宜、林平之被仇恨所困,人格畸形,最终自食其果。

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遵循的准则,金庸在塑造他的人物时,贯穿了这一理念,这是最中国式的教育模式。对人才来说,“德”为骨,“才”为血肉,“德”“才”就像人才的左膀右臂一样相辅相成。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金庸的小说在人物的成长历程上和人物性格的塑造上浸透了心血,同样也渗透了作家对人生的理解,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其中隐藏的作家的教育思维与理念。这种理念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对金庸思维的影响造成的,它的传达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甚至这些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也具备借鉴或者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日趋走上物质丰裕、文化多元的现代中国。现代中国教育仍然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哪种模式哪种方法,中国传统式的吗,西方外来式的吗,抑或是中西结合扬长避短式的?

金庸的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这种传统文化的舞台间隙,我们探讨的人的成长与教育更多的是金庸对传统教育筛选后得到的成功经验,这种经验有它存在的土壤,即中国文化。在日趋现代的中国,要不要传统,要多少传统,扬弃还是兼容这本身是没有定论的,当然传统是延续的更是发展的。至少通过金庸的作品,我们看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存在,看到了这种模式创造的价值。反观现代教育的困境:今天我们物质富裕了,青年却迷茫了,失去信仰,甚至“三观尽废”;婚姻自由了,离婚率提高,单亲、孤儿的成长教育成为了问题;父母异乡打拼,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普遍;孩子们享福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感缺失;等等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隐患开始频现。金庸的作品无意中开出了一剂良药。苦难、信仰、执着、善恶、困境、师道、时代这些杂合的因素不应该成为人格成长的绊脚石,更应该是催化剂。

参考文献:

[1] 张秀奇,《金庸武侠小说完全手册》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05.

[2]郑玉虎,《正与邪——金庸小说人物心理分析之《笑傲江湖》》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 高晓芳(1981-),民间文学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初探[J]《內江師范学院学报》5(2007):64-66,71。

[4]田智祥(1971-),金庸武侠小说的现实指涉与理想人格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2005):111-113.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金庸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的财富江湖
漫画无极
论陈云选拔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完善干部“德”的考评机制与方法的思考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