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4-04-29张小萍
张小萍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教授学生质疑能力的步骤,并举例说明了如何操作这一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质疑能力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放在现在的很多方面讲都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是放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更是如此。诚如著名史家言:“历史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话虽然有唯心和专断的意味,但是对于历史的不确定性和人对历史认识的渐进性等特性都做出了精准的描述。面对上述言论,再看看我们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就可以轻易发现,我们的学生对历史的质疑能力非常弱,这既有学校、教师的责任,也有学生知识储备少、辨析能力弱等客观限制。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不能视而不见,历史教师尤其要承担责任,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有见识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制造出一大批只会背诵历史事实、应付考试的书呆子。
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基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如何质疑,才能算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自主质疑是建立在教师引导和培养的基础上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发现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一些图片、文字出发,设置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
2.要鼓励学生自主求证
教师不要着急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求证,教师最要做好的是给学生技术支持和方法帮助。
3.要精讲疑问
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提出一些建议和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提高反思、疑问的能力,在学生结束疑问后,可以举一些经典的例子来详细解释如何质疑、解决问题。
4.要组织讨论
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尤其是如何解决自己疑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从而让学生养成互学互助、取长补短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注意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
从质疑方面来说,一般可以分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实等的质疑。下面笔者各举几个例子,说明教师如何教授学生善于质疑、自主质疑。
1.对历史人物的质疑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虽然大多有一定的定性评判,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一些细节还是有所保留的。而且涉及一些复杂人物的判断,历史界也不一定有唯一的评判和定性,这就给教授学生如何发现前人的评判漏洞和不足之处有了空间。比如,对于岳飞,他到底是忠心耿耿、可敬可佩,还是愚忠可怜?对于文天祥,到底是逆潮流而上,还是节气可嘉?这都是需要学生在一起讨论的,要让他们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参考时间轴也不是唯一的,只有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评价,才能全面科学。
比如,对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笔者是这样引导的:从历史资料来看,项羽的兵败原因有哪些?学生在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可以发现以下几个:定都位置不对、分封王位的时机和位次不好、用人不善等。这样学生就能发现项羽不是不想过,而是过了也不会有用,卷土重来的可能性很小。教师再结合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询问:如何看待李清照的这首诗?学生经过查询资料,可以发现这首诗的背景是:当时的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不如项羽有气魄、敢于反抗,虽然两者都是丢失了大好河山,但是南宋朝廷只顾逃命,和项羽的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从这首诗来认定项羽应该过江东、卷土重来,李清照的這首诗只是反映了她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而已。
2.对历史事实的质疑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评判历史事件的主要依据。但是在教科书中,很多地方有明显的误导,起码没有遵循将客观史实与主观历史认识统一的要求,甚至一些地方将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孤立起来,导致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历史观。这当然有教材落后于历史研究的客观原因,但是教师要认清这点,注意甄别历史书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学会自己综合分析,并树立论从史出的观念和方法论。
比如,在教授明史时,很多地方能看到吴三桂“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这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顾炎武《日知录》《明史》等资料,让他们体会到明朝没落的客观原因有:宦官专权、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起义等。这个时候再启发学生:如果你是吴三桂,将会怎么办?学生回答:要么自己起义、要求联合清军或李自成军队进行合纵连横,反正肯定要三方互相联合或斗争,最终产生一个新的王朝。教师再引导:吴三桂的选择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作选择。所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也许有这种感情因素,但是不会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也可以视之为文人的一种一厢情愿想法而已。决定历史走向的最根本因素永远是各种矛盾斗争,而不是感情等意愿。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不能单方面向学生提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有问题问,并且会问,此举非一日之功,需不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月芳.历史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21).
[2]林建平.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7(6).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