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4-04-29宋孝辉吴京嵩韩桂霞
宋孝辉 吴京嵩 韩桂霞
【摘 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硫酸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及血清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稳定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促进斑块消退,有效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P)
【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3-0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等具有密切相关性,而有效控制和延缓其进展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共9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部CT/MRI检查证实,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具有出血倾向或消化道出血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药物禁忌症者等。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7.73±3.22)岁,并发高血压者31例,糖尿病者23例及高脂血症者36例。包括单侧病变57例和双侧病变33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及病变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吸氧、控压、降糖、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脑细胞保护等,另外对照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75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0mg/次,1次/d,睡前顿服,两组均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液3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结果均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均以( ±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值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变化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晕1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而对照组出现腹痛1例、头痛2例及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两组不良反应均症状轻微,且停药后好转,未发生肌肉酸痛及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致,其发病原因多样,其中血脂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是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6]。而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7],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使斑块变得不稳定而脱落,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氯吡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线药物[8]。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降低血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作为一种调脂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稳定粥样斑块及神经保护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9-10]。本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和氯吡格雷治疗组显著减少,且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具有稳定和逆转斑块的作用,并能促进斑块消退,有效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而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红,胡云涛,陈彦菊,等.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6-8.
[2] 彭日红,佘军红,阳洪.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9例[J].医药导报,2012,31(12):1561-1563.
[3] 钱建东,于建刚,朱建琴.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頸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35-36.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379.
[5] 吴莉娟.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其在预防脑梗死复发中作用 [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64-1065.
[6] 李艳彬,方勇,杜贤兰.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6(11):1043-1045.
[7] 章莹.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0):206-207.
[8] 杨晓云.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52-53.
[9] 药红梅,吕吉元.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700-702.
[10] 周瑞.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