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014-04-29杨秀琼
杨秀琼
【摘 要】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血管内科96例患者临床护理运用心理疏导干预情况。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对治疗组患者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给予心理疏导干预的方法。结果:在治疗组有39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相比于对照组的24例显效明显要优,并且有着100%的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的73.5%也明显要优,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应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减轻,以及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治疗和恢复程度的作用很大,临床上很有必要大力推广。
【关键词】 心理疏导 心血管内科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63-01
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过程中,对将以人为本贯彻到临床护理中提出了新要求,把患者放在护理工作的首位,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都给患者以更多的关怀。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的临床护理可谓完美表达了医院的综合性护理特点。同时,由于治疗患者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面临复杂多变、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症状,这都增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内科临床护理就需要研究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切实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本文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心血管内科96例患者临床护理运用心理疏导干预做了调查,现将研究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8例。患者年龄在44~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岁。治疗组分别有冠心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22例,脑出血患者12例。对照组分别有冠心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23例,脑出血患者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与疾病类型没有比较大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当两组患者入院后,相关的常规检查应先进行,对照组采取的与日常护理没多大差别的常规临床护理,而对治疗组患者均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并给予心理疏导干预的方法,并应强制性对患者的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患者提出要求,使患者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再以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及患者住院时的主诉为依据,把记录做完整[1]。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师治疗使其治疗恢复的信心得到增强。要给予那些临床治疗效果不好且有焦虑情绪甚至暴力的患者要耐心将临床特点与治疗困难性耐心给予解释,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让其也对医师和护士的临床治疗积极进行配合。要为患者能自己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多加鼓励,让其注意力分散。为缓解患者的内心焦虑和紧张,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多做一些心理沟通。要为患者尽量创造出整洁的环境和舒适的气氛,并让患者多走出去开展户外运动。
1.3 判定指标
①患者能有愉悦心情,治疗积极配合并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完全消失了临床症状,则为显效。②患者改变了心态,减少了一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则为有效。③患者产生较差情绪,对医师治疗不配合,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迹象,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临床资料,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组有39例为显效,9例为有效,相比于对照组的24例显效明显要优,并且有着100%的总有效率也比对照组的73.5%也明显要优, 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从临床报告调查结果看, 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与情绪障碍多有不同程度的相伴,而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和进程可因情绪障碍的不同而产生影响。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发现,采用心理疏导干预方法的治疗组,有着1005的临床总有效率,而对照组则仅仅达到73.5%的临床总有效率,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效果看,治疗组显然比对照组总体情况要理想,这明显出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此可看出,心理辅导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对于改善临床患者的病情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积极作用。
因此,临床护理应用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减轻,以及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治疗和恢复程度的作用很大,临床上很有必要大力推广[3]。
参考文献
[1]曾玲,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20(9):443-443.
[2]丁建華,谢晶,李香莉,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10(15):135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