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班级文化,提高德育实效
2014-04-29罗巧英
罗巧英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首先应该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着班级的活力;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共同奋斗的结晶;第三,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随着年级的不同,甚至随着班级老师的更换,尤其班主任的更替,班级文化便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积极向上,增强班队合作意识,达到教育培养人才的目的。班级文化是纲,班主任如能提纲挈领,抓住班级文化建设这个纲,班级工作就能“纲举目张”,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加强班级 “硬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或者叫做环境文化。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在班级“硬文化”建设方面,我注重以下四点:
1.图书角建设。动员班里学生自愿为班级图书角捐出自己的图书;在书柜外张贴宣传语鼓励学生多读书;每学期用班费为班级图书角增添新书;每周一次夕会安排同学做好书推荐。
2.墙面布置。我将班级墙面分成了四大板块,并加以美化修饰,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其一,挂上一个时钟,引导学生抓紧时光努力学习。其二,开辟了光荣榜,将每学期经同学们共同努力获得的各种班级奖状张贴于此。第三是将班级开展的“我为成长储蓄”的“成长银行”公约及活动的有关信息张贴出来,让孩子们随时了解自己每月得分情况;第四块就是公示栏,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学校和班级的通知、开展的活动,做好必要准备。
3.黑板报的宣传。每学期开办“假期收获”的板报,将孩子们寒暑假外出旅游所见所闻进行交流,还会在学期中举办优秀作文专刊、优秀作业展示、书法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主办“科技创新”、“我的心愿”、“等为主题的板报,引导毕业班的孩子们在进入冲刺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此创建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学习氛围,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紧张而焦躁的毕业迎考阶段。
4.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窗明几净、桌椅整齐、物品放置井然有序。每学期我都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编排值日表,让每个学生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尽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也使同学们懂得享受他人服务的时候应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培育班级“软文化”氛围,提高德育的实效功能
相对“硬文化”,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它指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定或约定,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它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抓住了班级“软文化”的建设,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魂”。
1.开展“我为成长储蓄”的“成长银行”活动,制定班级班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我在班级开展了“我为成长储蓄”的活动,利用夕会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围绕文明与礼仪、考勤与学习、环境与卫生和获奖与贡献四个方面制定了班规,并选派了专门作记载的同学,为同学们的表现记分,评为“班级之星”,“希望之星”,除给予学习用品作为奖励之外,我们还给家长发送喜报。慢慢地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在逐步增强。
2.设立“一日班长”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发挥主人翁精神
我让学生按学号每人轮流担任“一日班长”,管理班级的一日事务。让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自主管理,并体会管理者的不易,从而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
3.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懂得谦让,锻炼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要构筑班集体的这座大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搭建好班级活动的舞台,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民主意识的增强。我们将每学期要开展的活动主题列举出来,让学生讨论确定活动形式、活动地点以及活动组织人,学生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也能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很多事情不再需要老师指导同学们就能自己搞定了,活动让同学们变得成熟了。
4.开辟“立体”的家校联系方式,共同打造班级文化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就是说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家校联系有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校联系有助于家校双方互相了解学生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家校联系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提高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