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4-04-29徐亚勤
徐亚勤
摘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也渐受关注。本文在对学习型社会基本内涵、特点进行探讨基础上,阐述非中心城市办学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优势及其必要性,并提出对策思路。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地方高校图书馆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历届会议都强调,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国家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一再强调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时间表。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也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为高校办学三大要件之一的图书馆,尤其是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理应成为高校服务地方、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主动作为。
1、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关于学习型社会,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表述,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界定。美国学者赫钦斯(R. M.Hutchins)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以学习、人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社会,是使社会全体成员充分发展自身能力的社会[1]。有学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是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培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2]。也有学者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发现和发展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3]。综合上述观点,尽管表述各异,但至少两点是共同的,即学习型社会具有全民性、终身性,目的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笔者认为学习型社会应该是一个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自主选择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并得到广泛认可的社会。基于对学习型社会内涵的初步探讨,一般认为,学习型社会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学习主体的全民性、学习时间的终身性、学习内容的自由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4]。
2、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优势
学习型社会从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对社会事业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学习型社会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作为支撑。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应立足整合、用好现有的资源,实现各种学习资源共享,改善读书学习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从学习型社会建设实际需求看,目前国家能提供的学习资源还明显不足、且分布不均衡。这一点,越是偏远、经济落后、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地方表现尤为突出,社会事业建设相对薄弱,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力量的地方公共图书馆事业难以满足社会广大读者需求。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地方高校,在推动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据权威部门资料显示,我国仅1000余所高校馆即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5]。
2.1 文献资源优势。相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地方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地区文献资源较为丰富、全面的地方。而且,高校图书馆由于本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馆藏文献资源专业化程度较高,学科专业门类较齐全。
2.2 网络信息化优势。一般来说,地方高校由于办学需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图书馆拥有的各种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相对地方公共图书馆更为丰富,信息化体系较完备。
2.3 管理服务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直接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国家有具体严格考评指标要求,以广大师生读者为服务对象,管理服务较为规范。图书馆馆舍条件相对较好,读书学习的环境氛围较浓厚。
2.4 人才队伍优势。地方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与学校办学要求相适应、结构相对合理、专业素养较高的图书馆工作队伍。在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导读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素,是重要基础。仅靠公共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读书学习需求,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据有关统计,2012年,我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8册,较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人均1.5册至2.5册的水平存在明显差距[6]。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地方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可以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应充分发挥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在立足服务好本校读者的同时,积极面向所在地区开放,参与或支持推进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
3、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对策
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就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为此,向社会开放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关注的一个课题,有的高校图书馆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将一些业务在一定范围向社会特定读者群进行开放。但总的看,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只是少数,且开放的形式单一、业务有限,发展也十分不平衡,中心城市高校、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居多,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非中心城市高校较少。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在地方高校圖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问题上,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都需要进一步形成共识,从思想上、观念上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学习型社会中的意义有新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组成部分,学校自行根据办学需求统筹建设,以服务本校师生为主,对社会公众的开放的程度不高。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都处于封闭、被动的各自为政的状态,而学习型社会要求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逐步一体化。政府应该加强统筹,积极推进地区内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以适应学习型社会需求。同时,大学图书馆发展也面临向社会拓展延伸服务的问题,高校应顺应这种趋势,拓展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成为支撑和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3.2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建立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长效机制,是学习型社会的一项保障措施,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缺少有效政策支撑,尽管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有“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的规定,但不具有强制性和可操作性。地方政府更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有效措施,如、没有资金扶持、奖励政策等,高校也缺乏积极性。因此,从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建立相关鼓励、支持的政策措施,将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能否积极主动、深入推进服务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风向标。
3.3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图书馆建设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工程,没有结构合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建设学习型社会将会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虽然具有一定馆藏优势,如文献资源、电子数据信息资源,但相对地方公共图书馆,其馆藏文献资源一般都是围绕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专业性较强,适应面相对狭窄。如果面向社会开放,许多资源还有待加强建设,文献资源数量不足、种类不全等问题会逐步显现,比如,能够满足普通社会读者需求的大众化的文献资源库、适应某一行业要求的特色资源库建设不足等。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地方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始终是一项重要任务。
3.4 建联盟强管理。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应当注重加强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室、学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形成图书馆联盟,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实现相互间图书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倡导和鼓励各级各类教育、文化部门以及社会公益组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扶持和帮助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建设图书馆、图书室等公共读书场所[7]。重视与各种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如特色图书资料库、专业图书资料借阅平台等。同时,应加强和改进管理,以适应服务群体多元化、多样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服务校内读者与校外读者的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服务需要面对社会读者群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的校园安全问题、校内读者和校外读者资源分配问题、信息服务的资源保障等管理问题[8]。
结束语:在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一方面面临可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等学习资源短缺,另一方面为数众多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有潜力待开发,有相当比例的文献资源使用率并不高。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在立足本校服务好师生读者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尽可能向本地区社会读者开放一些业务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地方政府给予关注、并切实地支持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连洁,王火生.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16-18.
[2]林显秋.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优势与对策[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2):105-107.
[3]屈林岩.学习型社会教育范式的转变与学习创新[J].新华文摘,2009,(18):112-114.
[4]罗晓宁,马志伟.浅谈学习型社会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功能[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4).
[5]雷菊霞,田 硕,张慧琴.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构建[J].图书馆工作與研究,2013,(12):45-49.
[6]刘彬,杜羽,李苑.大家都来读书吧[N].光明日报,2014/3/12第五版.
[7]朱永新.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J].新华文摘,2009,(19):148-150.
[8]汪聪,杨晓晴.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