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跑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4-04-29熊喜媚
熊喜媚
【摘 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尝试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跑班”教学,既让所有学生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本课题研究旨在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关键词】中职数学 跑班教学 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缘起
(一)困惑:对中职数学新教材的质疑
1. 中职数学新教材实施后学校面临的尴尬。中职数学新教材的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一般都在高一学完这一模块;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一般都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一般都在高二第二学期完成,它主要是针对需要参加高职考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对基础模块的教学各中职学校基本一致;而职业模块的教学各学校自主安排,但学校往往限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不足,往往弃之不教,直接学习拓展模块,学校的数学考试仍然采取 “一刀切”的考试方法,必然导致各专业的数学教学以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显然与专业多样性的特点不一致,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也不利于落实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 中职数学新教材实施后中职教师面临的困惑。职业高中受高职考和专业设置的局限,数学课老师很少考虑各类学生的智商差异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对教学内容一刀切,教学方法一视同仁,使得优生陪读,差生晕车。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教师逐渐减少了对学生的爱心和关心,学生也逐渐增加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于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启而不发,引而不进,导而不行的尴尬局面,继而导致教师困惑,学生茫然。
3. 中职数学新教材实施后学生的疑惑。当前中职学生中的数学基础差,知识缺漏严重,教师却要求他和普教优秀学生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东西。可想而知,对一个中职入学新生来说,他如何能够学会呢?况且他们进入职业院校后,都倾向于“扬长避短”,逃避困难,追求所谓的“专业发展”,将来能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工作。这种思想和情绪一旦形成,将会迅速在学生群体间交流,且易于学生接受与消化。因此,在集体影响下学生学习数学形成了严重地心理障碍。
(二)出路:一种适合中职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跑班”教学
1. 认识:什么是“跑班”教学?所谓“跑班”教学,就是在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所学专业和学生个人意愿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A、B、C、D等若干班级,即各自水平相近、兴趣相投的群体,流动到A、B、C、D等各教室上课。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最佳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2. 优势:“跑班“教学模式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对
(三)意义:“跑班”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跑班”教学是唤起中职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愿望自主选班,选定学习内容,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表现欲,又能使各专业学生都有情绪上的愉悦感和学习上的成功感,极大地唤起了各专业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成功的愿望。
(2)“跑班”教学是迎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中职数学“跑班”教学,调整了教学内容、课程结构,使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直接检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分类授课,目标贴切,作业按能选做,为各专业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自主测试、分类评价给全体学生创造了品尝成功的机会。从各方面为学生解除了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让各专业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专业需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专业学生参与课堂学生的积极性。
(3)“跑班”教学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平台。通过“跑班”教学实践一则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二则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三则增强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二、研究的理性思考
(一)支撑:用什么理论支撑我们的研究?
(1)因材施教思想。“跑班”教学思想源于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和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其主要观点是: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在发展的前面引导着学生发展。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它在教学特点上主要强调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着重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学校里,有很多学生虽然数学基础薄弱,但是他们在实训课上的动手操作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说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轴心的淘汰式英才教育才是产生大量数学学习困难生的最重要原因。
(二)途径:用什么方法开展我们的研究?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学校、班级或教育方案实际提出的即时问题,旨在立竿见影地应用,而不考虑发展理论或广泛地概括。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经验总结法。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三、“跑班”教学的操作与实施
(一)“跑班”模式的基本策略
1. 学生编班。我校高二年级原有二十个教学班,涉及三大专业群,课题组只选取了其中的一个专业——高二国贸专业试教,这样具备可行性(整个年级实施,教师、时间、场所目前学校还不能达到要求,涉及面太广)。每位任课教师固定负责其中一个教学班,且还要任教高二年级未参加“跑班”的两个平行班的教学。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专业特点,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高二国贸专业221名学生分成A、B、C、D、E五个班。
2. 分班备课。分班备课是实施“跑班”教学的前提。
A班:旨在能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将“死数学”变成“活数学”。
B班:以介绍数学的对象、内容、特点、思考方式、典型问题、典型方法为载体,通过深刻的分析及生动的实例,采用轻松的语气,使学生领悟数学之魂、认识数学之功、经历数学之旅、欣赏数学之美、品味数学之趣、感受数学之妙、领略数学之奇、思考数学之间,准确、完整、科学地认识数学的实质,剖析数学的魅力,弄清数学的脉络与层次,体味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性与普适性。
C班: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D班:这个班主要是针对要参加高职考的学生开设的。根据我校以往参加高职考的学生人数来确定这个班级的人数,这个班级学生除了学生自愿还要经过老师筛选,把要参加高职考的学生尽量编到这个班,这样有利于高三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继续发展。
E班:旨在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贴近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3. 分班授课。分班授课是实施“跑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各班教学目标的落实。
4. 分班指导。分班指导是实施“跑班”教学的关键。“跑班”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二)完善“跑班”教学的管理体系
“跑班”教学的管理要求:“跑班”教学中,学生不在行政班班主任的“监督”“管理”下,学生呈现动态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每个新班级的任课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因此任课教师要承担半个班主任的角色,力求确保“跑班”上课的班级的稳定和谐,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同时对行政班班主任的跟踪管理提出更大的挑战。
(1)设计“跑班”教学的管理流程:领取表格(学期初)、考勤统计(班长统计,任课教师确认核实并签字)、数据统计(每周课程结束,班长整理考勤表格,录入电子统计考勤表中,并将请假单附在纸质考勤表后)、数据上报(周五下午上交本周纸质考勤表,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各一份)。
(2)规范“跑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需要高度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教学对象,明确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跑班”教学并不是分离了各个教学班的教师的备课行为,相反,整个课题组更要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协调,统一步调,使不同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都有合理的定位,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另外,“跑班”在实施的起始阶段还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跑班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冲击。
(三)开展针对性的“跑班”教学实践
1.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趣,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14.7+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还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致。故事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专业和就业等方面,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给我们的生活问题、专业问题带来了便利的解决途径,还可以教给学生许多生活常识,以及今后走上社会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如,王小厨即将修完高二学年的课程准备去实习,现在正参加一场大型招聘会。经过一些筛选,最终决定在西子湖畔两家各方面条件旗鼓相当的甲公司和乙公司中选择一家。这两家公司唯一不同在于薪金的不同。两家公司起始工资均为1000元,试用期也都是一年,甲公司按照月增150元付给员工报酬,而乙公司是按照月增10%付给员工报酬。如果王小厨因某种原因只能在这里工作一年的话,为了获得更高的年收入,他应该选择哪一家公司?
2. 拓展教学资源,培养探究能力。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如,在《数学史》教学中,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数学家”,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①我国古代有哪些数学家;②他们分别有哪些著作及取得哪些成就;③近代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至少找出五位)的生平;④这些科学家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 加强情感交流,注重学习体验。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如(1)利用娱乐节目:挑战无极限,从四个词语中得出一个概念,引入到课堂中:如向学生提出提示语:红肥绿瘦、跳水、阴差阳错、4小时,叫学生猜答案,学生热情高涨,教室中欢乐一片,得出答案2个字 (股票),在黑板上画一股票走势图,引出函数单调性的课题。(2)利用好奇心理:比如:在上“排列组合”课时,特意用一个很夸张的动作,在学生都注意到的时候把一副扑克牌放在讲台上,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忍不住会问,老师就说:好好听,我会用扑克上课的。学生就这样被吸引住了。当讲到“组合”的具体内容时,老师很自然地用扑克当教具,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3)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深入探究、合作巩固、回顾总结、效果评价与思考等环节加强体验。
4. 注重优势互补,培养整合能力。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跑班”教学大致分成五个班,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划分,但并不代表每个班内容绝对不同,其实有些班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地方还是有一定相同之处的,在这些相同之处我们几个教师就会一起备课,兼顾各班特点整合一个教学设计。
(四)探索“跑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照“跑班”教学中各班的具体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三维目标评价。一是评价双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概念、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评价数学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数学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三是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否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能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具体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①过程性评价:由科任教师主持,由教师负责讲清楚过程性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结合本模块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说明各具体项目的评价依据);每一个班分成若干5—7人的小组,每组选一小组长,小组长具体组织评价操作,可另选一同学记录。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为等级制,分四个等级:A等(很好)、B等(较好)、C等(合格)、D等(仍需努力),列出评价依据,制定评价量表,②终结性评价:通过恰当测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等手段确认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跑班”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跑班教学的研究,增加了校本教研的新形式
“跑班”的中职数学校本教研正是推动力之一。“跑班”活动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我们的教研内容真正贴近教学实际,真正贴近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让参与者敞开心扉,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
(二)促进了学生数学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一是自主探究能力提高,二是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在实施互助式成绩单、星级评价法等课堂教学评价表中发现,对学生的探究兴趣、独立思考、质疑习惯和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的评价明显高于研究前期的评价,并且通过研究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因素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三)提高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
一是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三是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跑班”教学使“人本教育”思想得到贯彻落实,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实施中加深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正确认识,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步成为备课、评课及对学生评价不可或缺的思考和评估因素,一种以关注培养学生数学多元智能的思想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逐渐得到确立,师资队伍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随着实验的全面推广,同时教师的思想水准和理论基础、科研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
五、思考
1. “跑班”教学,所有学校都适合吗? “跑班”需要牵扯的精力比较多,要有足够的教室和师资;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科学地选用。
2. “跑班”教学,会对学生带来负面效应吗?学生刚开始彼此都不熟悉,不易发挥学生间学习上互相帮助的作用,不易沟通不同专业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等。
3. “跑班”教学,对教师有什么影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甚至需要重新编排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次挑战。“跑班”教学也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班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任何针对实际问题的对策都不可能仅有‘利而没有‘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把‘弊降到最小,而把‘利扩到最大。”“跑班”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4.
[2]简焕镇,戴明生. 班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徐洋法. 分类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教育学院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