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业师联合培养的“参展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2014-04-29陈思宇
陈思宇
摘要:“参展商实务”课程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本文以浙江树人大学2011年实施的“千人业师计划”中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针对该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对“参展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从联合企业业师共同培养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实施和考核形式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参展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千人业师计划”是指在“十二五”期间内,聘请一千名左右的企业界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授课、公开讲座,以帮助学校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浙江树人大学继2009年启动的“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后的又一重大教学质量工程改革,其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进一步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因此,结合“千人业师计划”的要求,深入进行“参展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对全面落实“千人业师计划”,提高我校会展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参展商实务”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参展商实务”课程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企业参展基础理论认知、企业参展流程和控制管理方法三个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国内参展和出国参展的各环节的流程、方法和目标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符合浙江省企业对会展参展专业人才的需求。
该课程现作为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方向)展览模块的选修课。为我校培养浙江企业的会展参展人才,专业建设、专业方向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和就业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但目前课程教学中任存在一些问题:
1、 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主的“三中心”的课程教学理念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和完整性,课程设计中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最终导致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参展实际脱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欠缺对真实参展项目的具体参与和应用,使得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就业实习环节中,参与展会真实项目时,无法有效控制管理展会的物流、现场等一系列活动。
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仍以传统的课堂灌输性授课形式为主,学生大多满足于教师的讲授,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很少提出问题,容易导致“学而不习”和“知而不识”的现象。
4、 课程的考核形式以期中、期末闭卷理论考试为主,成绩按比例得出总成绩,缺乏对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考核。
二、“参展商实务”课程改革措施
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参展专业型人才
“千人业师计划”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产学结合,通过将业界师资引进课程的形式,以增进师生实务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参展商实务”课程通过邀请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与专业技能的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任教师协同参与授课,协助学生了解实际职场环境和市场需求,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正确职场态度,提升学生实务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推动教师与行业的联系,更好地面向地方企业、行业和社会实践培养人才,主动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创造产学研合作机会。
“参展商实务”课程在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企业参展的流程和企业参展的管理要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参加国内展和出国展时作出导向,以求参展企業的参展效用最大化,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参展专业水平。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在提升我国参展企业整体形象时,作出自己的贡献。
例如,在讲解企业参展展后管理环节中参展评估的内容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展会项目评估的概念、意义和目的,但是对评估的内容、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评估的标准和影响的理解往往会显得很浅显。只有将企业参展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学生真实参与评估问卷的设计、现场问卷发放调研、问卷后期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和撰写评估报告等整个流程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从参展实际问题出发,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促进联合企业的定向培养,为企业选拔优秀的毕业生。
2、创新课内实践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多元化
改革传统课堂内“以一对多”的授课形式和以知识理论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为基本思路,通过增加课内实践、展会项目调研、校内展会项目运作、业师讲座、邀请行业专家配合学校专任教师协同参与授课等教学创新形式,分散课时数,有效调整单一的师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师资多元化方向发展。
同时,在“参展商实务”课程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中,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节奏也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可将授课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 课程的第一个环节以理论认知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参展实务的概念、参展目标、参展选择和参展准备,期间可适当穿插企业业师的案例讲座或者是以体验性为目的的展会调研实践。此部分课时可占总课时的1/4。
(2) 课程的第二个环节增加企业业师的授课次数,以真实案例分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同时逐步激发学生自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部分课时可占总课时的1/4。
(3) 课程的第三环节着重体现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应地区、行业特色的展会项目为调研目标,或者是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内的展会项目运作,以组织参展企业参展为任务导向,任课教师和业师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参展工作。此部分课时可占总课时的1/2。
在课程后期有目的地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专任教师联合企业业师共同授课形式为主,加强学生对企业参展流程、管理、评估等环节的应用。
例如,2013年杭州的展会项目较集中于4、5、10、11、12月,每年展会的情况均有不同。在安排展会项目调研时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展会,将展会的具体时间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安排学生到现场参观调研。同时,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安排短学期制的顶岗实习、展会现场服务等形式,提供学生“第一线”的学习机会。
3、教师与企业业师联合培养,采用“1+1+1”的教材形式
教材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参展商实务》课程曾使用的教材是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参展管理》,作者是丁烨。经过了几个教学阶段总结发现,要更有效的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加强教材中对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的内容。
现在本课程采用了“1+1+1”的形式,即“一本教科书”,现使用的主要教材为高等教育出本社出版的《企业参展实务》,由王春雷主编;“一本来自行业/协会的教材”,现使用的是由浙江省会展标准委员会提供的, 2009年12月25日发布,2010年1月25日实施的,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会展行业服务规范》,一共分为八个章节 ;“一份来自多位行业精英的业师讲义”,是由多位会展行业业师提供的教学讲义,按内容可分为会展服务、工程服务、网络展会、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出国参展评估服务等,业师们分别来自于浙江省知会展名企业。教材建设采用“1+1+1”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了解来自会展行业/协会的前沿信息和最新鲜的展会案例。
任课教师和会展业师共同合作,多元化的教材内容相互辅助,重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这不仅是一次校企交流的宝贵经验,在提升了课程建设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紧密性。
4、改革考核形式,模块课程间组织技能竞赛
改革课程考核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参展各环节流程的管理控制能力。有目的性的与浙江省内优秀的会展企业联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有竞争特色的会展专业参展人才。
实施考核形式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下:
(1) 以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参与性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摒弃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以任务导向为基础,注重阶段性的综合考核,增添考核过程的“趣味性、竞争性”。在课程的第二和第三环节中,可让学生参与杭州展会项目的现场服务、调研评估和部分的设计、策划工作。例如,2012年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和2013年中国进口食品与饮品展览会,学生均独立完成了展会参展商和观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现场问卷调研、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并完成调研报告的工作,最终组展方也通过了对评估报告的审核。
(2) 以进一步加强业师的课堂责任感,促使业师和专职教师的授课内容间彼此融合为目标。在课程的最终考核环节中以技能竞赛的形式,联合展览模块课程中的“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将学生按课程分为“展商组”和“展览组委会组”,以真实情景模拟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同时,业师作为竞赛的评委老师,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得分。
三、“参展商实务”教学效果
为了评价课程改革的效果,通过学生评教的情况、与个别学生的交流中和教学组成员的讨论,发现“参展商实务”课程实施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改革以来,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的成效:(1)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对课程的兴趣提升了。(2)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善了“学而不习”和“知而不识”的问题。(3)课程注重了任务阶段性的过程考核,使得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任务中,协助小组成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4)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校和实习基地不断创新合作的热情,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会展参展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5)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促进教师转换了教学理念,调整了教学内容和策略,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新民.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13,(7):18-20.
[2]徐朔.项目化教学的内涵,教育追求与教学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张德江,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中国大学教育,201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