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德育渗透对策
2014-04-29赵宁社
赵宁社
摘要:以新时期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从当前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叙述了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德育化渗透的必要性,并从时代特征、培养环境及学生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需把握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德育要素,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德育要素渗透教育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教学德育
1.引言
软件技术日新月异,推动着以网络互联为特征的人际关系不断走向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在京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1]互联网更是一种软件技术体现,网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软件技术经济。这种经济形态要保持健康的发展依靠于软件技术产业即软件工程的健康发展,而软件工程的健康发展又依赖于一个个坚强有力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因而最终体现在团队成员的人文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在地方高校中,软件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相比传统优势专业通常没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认同。在利益驱动下,不顾学科发展内在规律,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呈现功利化和急于求成的倾向。
2.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德育化必要性
从信息流向看,软件生产方是源,终端用户是流,软件从业者的精神面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业的价值观导向。而近年来,软件行业的职业操守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集中表现在软件企业培养人才不易但却流失严重,从业者表面风光而从业者普遍反映压力大。
在新形势下促进地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我们更需要思考“究竟要培养怎么样的人”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体现教育思想和育人方式”这些问题。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线教学中对专业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做出了思考。毕小梅提出“高校计算机教育必须结合德育,进行教育的德育化创新”[2]。郑大国说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工作貫穿于整个教学之中”[3]。同时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还存在着另一种看法,认为专业教学是以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主,而德育则超出了教学范围。尽管各有抒发,但对于促进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还缺乏针对性描述,甚至有些观点流于偏颇,含有推卸软件工程教学中德育责任的倾向。
一方面,近些年IT行业的人员流动率几乎居各种行业的前列。流动原因各不相同,虽然工作流动在法律范围内是自由的,但更关键的原因是多数人在学校时就没有培养正确价值观,毕业后受社会的负面影响抱着追求高待遇的目的,追求“钱”途式跳槽,仅仅把变动工作局限在利益驱动下,养成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习惯,白白浪费大好的青春。另一方面,软件从业者的责任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前些年,一系列自杀事件使全球五百强之一的富士康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业人士在认为压抑的工作环境成为巨大工作压力主因的同时,更应考虑一下内在素质的提高。因此软件人才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需要德育化的专业教学。
3.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德育要素
当前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立足于目前的时代需求,结合实际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目标是提高人才的道德素质,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当前的时代要素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构成社会活动的基础平台,脑力劳动投入比例增加。[4]在我们周围呈现出一个现实与虚拟交错的数字化世界。在数字化生存中,数字公民们自我得到释放,个性得以张扬。在校大学生是数字社会中的生力军,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力量。
3.2. 培养的土壤要素
普通高等地方院校的基本方向是应用型、区域性,学校要综合发展,同时要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在双重需求下,地方高等院校的建设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等院校要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必须自我调整与发展,深化内涵,在传统的为地方经济培养建设人才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调适,在充分体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凝练最能体现适合自身发展的应用型特色教育。[5] 在当前形势下,地方院校的软件工程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人才,以人力资源形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3.3. 师生的道德要素
胡锦涛主席曾说“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塑造具备道德修养的专业人才,就应该有道德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学生才能有真正高素质的教育环境。
作为一名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投入到工作岗位时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呢。在精神层面,与未来发展关系最大的是他们的职业道德。发思特软件CEO蒙圣光认为从事IT行业工作应该具备如下一些品质:热爱IT行业,愿意为本行业贡献力量;忠于企业与领导,关怀下属;勇于承担责任,敢说敢言敢作敢为;充分运用上班时间,不私自聊天,上网,玩游戏等;处理好公司利益与客户利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不泄露雇主商业秘密;有始有终,善于培养接班人;积极创新,尽可能走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
4.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德育化工作对策
为了做好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从上面分析的三方面要素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4.1. 提高教学队伍成员的道德素养
《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源头,教师应该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可能形成教学的正能量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告诉我们,专业教师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更需要具有学识和人格双重魅力的人格。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否自愿,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
4.2. 激发学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及责任感
由于软件技术催生了网络经济,该经济形态的发展还需依靠软件技术继续推动。如新华网2013年5月报道,法国通过IT业推动“经济爱国主义”,充分说明软件业也是一个爱国主义窗口。介绍一些我国软件业的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让学生明白我国软件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弱势地位,经常受制于人,如2013年著名的“棱镜门事件”。
针对近年人们熟知的“山寨文化”,告诉学生创新能力薄弱成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的“瓶颈”。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
4.3. 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于前文分析价值观对软件从业者的影响极大,首先应当解决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寓德于教,使学生在感受专业知识强大作用的同时,也意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成才及成功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我们应当学习大禹治水的智慧,主要采用疏导的做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自由的手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这样以来,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可以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4. 培养专业所需的网络道德及软件工程伦理抓住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黑客”、“红客”的好奇感,告诉学生所谓的“黑客”就是利用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非法地窃取、篡改他人数据资料的人,他们往往为了非法目的或者逞能而破坏了网络世界的秩序,是网络危害之一。但也有好多的黑客迷途知返,转而利用自己的技術来提高网络安全,为网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事例告诉学生识别网络陷阱,远离低级趣味。引导学生正确、规范的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良好的专业规范。
软件工程学科专业的背景决定了它需要一种适应新形势并与之息息相关的伦理规范。伦理规范具有一种教育功能,它指出了任何想要投入或继续参与软件工程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东西。在专业基础课中用一些篇幅(如增设“软件工程伦理”专题),来讲述软件工程师应当坚持的伦理规范,从而致力于使软件的设计和发展成为一种有益且备受尊敬的专业。
5.结束语
软件工程是培养和教育软件从业人才的一个核心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专业教学队伍的责任就是因势利导、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最终使之成为符合社会新时期发展需要的优秀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2]毕小梅.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德育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52-53.
[3]郑大国.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J].职业,2013(12):61-62.
[4]陈巍.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分析[J].商业时代,2007(34):78-79.
[5]郭银章,徐玉斌.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3):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