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电影与文学的相通性

2014-04-29付亚康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影文学

付亚康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于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人们之所以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讨论,首先是因为两者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也就是它们之间较强的相通性。

【关键词】电影;文学;相通性

前 言

电影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中的后起之秀,在其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里,不断融合和汲取其他各艺术门类之长,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发展成为与其他艺术门类并驾齐驱的、最具综合性的艺术门类之一。而文学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承载的是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的责任,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电影艺术虽然是近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但仍与文学一样符合当今人们生活的审美和感情表达的习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其相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反映社会生活上

资料表明,艺术的含义之一是通过塑造造型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生活更具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无疑,影视与文学最直观地代表着艺术的这一含义。

一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取材都来源自于人们的生活。文学作品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藝术,以不同的体裁表现内心感情、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电影作品综合各种艺术门类之长以视听语言“还原”生活,满足人们更为广阔和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另一方面,艺术又高于生活。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是导演或者作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进行创作,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或多或少的主观色彩,讲述一些生活中的个例或者根本就不会发生的故事。例如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就讲述了文革后生活在陕北农村的高中毕业生高加林身份起起落落的故事,作者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当时真实的生活感受,这部小说至今都被称为经典,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源于生活的真实性;而科幻片,神话故事片等则是创作者基于现实生活对人们未来生活或幻想生活的想象,如《2001太空漫游》里的空间站、超级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而导演库布里克却可以在电影中展现出来,并且这些在今天都实现了,所以,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们可以进行伟大的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二、在艺术本质上

艺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出的顺从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和创造自身的一种实践活动之中所产生的,需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的精神产品。影视与文学作为七大艺术门类中的两大代表,都符合艺术的这一本质特征。

首先,从发展实践来看。电影艺术虽不像文学艺术那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同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资料表明原始人在劳动中经常会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这被认定为音乐和诗歌雏形,而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可以说,最初的文学是以娱乐为目的的;而电影第一次放映是在咖啡馆,正如刘宏球《电影学》中所述的那样,卢米埃尔兄弟最初的电影还只能算是“杂耍”,也只是一种娱乐项目。就像文学随着发展实践有了诗歌、散文、小说这些细类的完善而成为拥有深厚传统和灿烂成果的七大艺术门类之一,电影同样也是顺从不同时代的对美的规律的认识,逐步从“杂耍”成长为一门艺术。

再次,从审美来讲。审美更多的是从欣赏的角度来讲的,对艺术的欣赏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度创作,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孙美兰《艺术概论》中把艺术欣赏分为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像和审美共鸣四个阶段,电影艺术与文学艺术也不例外,电影也有同文学一样具有重要意义的语言艺术,可以引起欣赏者经过作品所述的表面现象去深究作品的内涵,也可以让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理解,从而引起欣赏者与艺术创造者的共鸣。正如我们在欣赏由导演凯瑞·福永根据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同名名著改编的电影《简·爱》时,欣赏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与原著一样的简·爱的委屈与痛苦和她对自己信念的坚持不懈,得到不同的启发与共鸣一样。

三、在表达手段上

正如Irving Singer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电影哲学》中所讲的一样“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开启了电影研究的先河”,确实,电影与文学有太多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和探索的东西,除了前面论述过的,下面依然要论证一些关于电影与文学在表达手段上的相通性。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说我们要把朱自清《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一段改编成电影,我们完全可以挑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扛起摄影机对着一片荷塘进行拍摄,作品中“曲曲折折的荷塘”、“层层的叶子中间”等是作者观赏月下荷塘的角度,这可以看作是摄影机的机位,不同的机位、角度和景别便会产生不同的如作者文字描述的效果;“白花”、“歌声”这些则与电影中的光线色彩、声音相一致;至于“清香”也可以在影片中安排一个像作者一样的赏荷者进行表演。为了更好的视听效果和导演再加工表现自己的思维,可以景物的出场顺序重新排列成、也可以把“叶子本是肩并肩秘密地挨着”可以根据表达赋予隐喻或象征意义,更可以真的就把“白花”与“碧天里的星星”或“刚出浴的美人”这样的画面对比出现……这就涉及到蒙太奇与修辞手法的相通性,比喻与隐喻蒙太奇,对比与对比蒙太奇等等。

爱森斯坦喜欢读狄更斯的作品,并把从中学到的一些东西运用到电影创作上,还说格里菲斯的蒙太奇也受启示于狄更斯作品,进而清理出“狄更斯——格里菲斯——我们”这样的电影创作历程。爱森斯坦还曾分析普希金作品中所体现的电影思维,并鼓励电影艺术家向普希金这样的伟大的文学家学习电影思维与电影特性。由此,电影与文学在表达手段上的确是存在相通性的。

四、结语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探讨电影与文学的相互作用,究其根源,还是由于电影与文学的相通性让这种探讨与实践成为可能。而电影在本世纪的发展势头最猛,文学再发展可以从电影发展中得到一些启示,争取再创辉煌;电影也可以从丰富的文学宝库中学到一些东西,以促进其作为艺术,特别是其在当下商业浪潮中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旭光.电影艺术讲稿[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3]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刘宏球.电影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罗慧生.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史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电影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文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