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务实,走出高职《书法鉴赏》教学之困

2014-04-29赵静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书法高职艺术

赵静

摘要:《书法鉴赏》是高职院校的艺术类选修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种种困惑,本文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方面谈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困惑教改措施

《书法鉴赏》是高职院校的艺术类选修课,开在一年二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艺术鉴赏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了解古今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应该说,课程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仔细一想,又不免有困惑。

一、高职《书法鉴赏》教学之困

困惑一:《书法鉴赏》课程的定位。“鉴赏”,顾名思义,鉴定和欣赏。感受、理解和评判是它不可或缺的思维活动与过程。换而言之,鉴赏就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的活动。书法界也流行“一个不辨欧、颜、柳、赵,不知苏、黄、米、蔡的人是无法进行书法欣赏的”的说法。对于尚还不太清楚“什么是书法语言”、“什么是书法要素”的高职学生来说,“鉴赏”何其难!

困惑二:前辈反映的学生学习现状。“学生书写汉字基础很差,学习书法兴趣不高、习惯不良,许多学生对一笔一画都有严格要求的基础笔法兴趣索然,有的甚至干脆不学不练,即使选修了这门课,也想来就来。在书写习惯方面,每个人的坐姿、执笔姿势、写字习惯及运笔习惯等五花八门,且多属不良习惯;当学生到了真正需要下功夫改变这些不良习惯的时候,便很不情愿起来,很难按照老师的教法去做,当然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本人的教改探索

(一)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为纲,了解书法各体的特点,重点介绍各时段的著名书家及代表作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原则,从基本笔画到单个字,从楷书到行书,从临摹到创作,循序渐进,有序安排。

教学设计依据一:书法鉴赏的基本条件。

书法鉴赏需要鉴赏者具备相关的艺术方面的知识,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否则就不能产生精神交流与情感共鸣。

艺术有自身的“语言”系统,了解和掌握这些“语言”是鉴赏主体、作品、创作主体之间交流与对话的基础。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语言,包括技巧语言、思想基础、风格品味等。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使自己书法鉴赏水平走向深广,不仅要了解书法基础知识(物质材料、书体知识、技法系统、作品款式等),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经过一定的积累,才能使书法鉴赏走向深入,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具体说来如下:

1.掌握书法基础知识

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知识。掌握书法基础知识是理解书法艺术美感、领会书法艺术技巧的必要准备。不懂书法的“语言”,就不能与之“对话”,从而无法了解书法的精神价值,无从谈起情感共鸣。

2.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所谓审美感受力,是通过感观系统(视觉、听觉)对自然形态和艺术形式的敏锐把握。这种把握与科学的角度不同,科学从实用角度分析、归纳对象,而审美是对形式美感的直觉体验,是对形式中的情感因素与生命形态的领悟。在鉴赏书法作品时,要注意楷书行笔、结字的庄重;隶书行笔、结字的稳健潇洒;草书行笔、结字的飞扬纵逸以及浪漫奔肆的激情……

3.具备审美态度

人对现实有三种基本态度。一是科学的态度,即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认知对象;二是实用的态度,即从功利的角度对待对象;三是审美态度,即人在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在审美状态中,人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于对象形式美的感知和想象中,使自己完全沉浸在由对象引起的情感共鸣中。在书法鉴赏过程中,要从作品的形式美中去感受书法家的情感波澜,想象其人格品性,还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建立起书法家——作品——鉴赏者共通的生命联系,产生情感共鸣,使书法鉴赏升华

4.积累审美经验

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有一个不断提高和丰富的过程。艺术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修養,具体来说,就是要积累对于艺术技巧、艺术原理的了解,还要积累审美感知能力,最好还有自己的艺术实践。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所谓“见多识广”。提高书法鉴赏水平,除了平日多看作品外,最好进行一些书法实践,增加对书法技巧的了解,从而对作品心领神会,产生共鸣。此外,还要广泛接触其它艺术形式,从中感受艺术美,陶冶性灵,训练出“音乐家的耳朵”、“画家的眼睛”。

教学设计依据二:来自人才市场的报告。

2009年,通过人才市场调查分析出: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其中89.7%的企业认为,即使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好,也会因为其(书面、口头 )表达能力差而不予录用,……多数企业更侧重要求说和写的能力,认为会影响职场发展。”

在说写能力的界定中,“写的能力的外延”主要包括五点,其中第一点即“能写一手比较漂亮的汉字”。

(二)激趣、务实,走出教学之困

“以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为纲,了解书法各体的特点,重点介绍各时段的著名书家及代表作品”的理论学习部分,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书法基础知识,如物质材料、书体知识、技法系统、作品款式等,且在对众多书法作品的感知、比较、介绍中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感受能力、积累了审美经验,这与《书法鉴赏》的开课初衷是相吻合的。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练习热情,“激趣”、“务实”,是我探讨的关键词。

就“激趣”而言,主要做法有:

在第一次课即亮出人才市场对高职生“写的能力的要求” (详见《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调查报告》)以及招聘中人力资源负责人就“填写应聘资料”、“面试答题书写”的表述,让同学们认识到“能写一手比较漂亮的汉字”的重要;

通过大量举例,让同学们充分认识书法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祛病强身、延缓衰老”有益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健康的功能;

通过课前分享、导入等环节来激趣。如第四讲汉代书艺的导入为“有赏答问”。问题是“杨利伟为何能成为我国飞天第一人? ”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再告知答案、并亮出设计此问的意图:“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督促同学们养成好习惯,如每天坚持练字半小时,每天坚持阅读、写日记等。又如第五讲魏晋南北朝书艺的课前导入——激志:你幸福吗?你认为作为一名学生的幸福是指什么?接着分享了“自信人生幸福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慎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

通过“书法实践所写字样”与“平日作业所写字样”的比较,从书写质量的见效、提高中来激趣,等等。

就“务实”而言,主要是指课堂实践我撇弃了练习软笔(鼓励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作品作为期末考核加分依据)的做法,改为练习硬笔书法。一方面软笔书法的练习在纸、墨、笔及练习场地方面均有要求,对于采用上大课的形式来上的《书法鉴赏》课,无论是学生个人书写工具、材料的准备,还是教学练习场地的提供,都有难度;另一方面,也是最核心的原因,还在于软笔书法在短时间内难见功效,练习过程中没有“成功体验”或少有成功体验均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的保持与激发;而硬笔书法因其实用、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容易为学生所喜欢。具体做法是采用播放《庞中华的书法教学视频》,在讲解、示范下,学生练习,老师下座位巡查、指导,手把手地教。

(三)教学实效

“激趣”、“务实”的教改之探,带来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课上同学们听讲、记笔记,书法理论知识得到丰富,且在对众多书法作品的感知、比较中审美感受能力得到锻炼,此外,同学们课堂书法实践、课后书法练习积极,并慢慢形成习惯。在期末的调查问卷中,100%的学生认识到“写一手好字的重要”,99%的学生“喜欢课堂书法实践”。

参考文献:

[1]柏顺生.高职院校书法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財工探索,2011.2

[2]王强.高职院校书法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0.9

[3]信海.浅析高职院校中的书法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李祥贵.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企业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要求[J].今日科苑,2010.3

猜你喜欢

书法高职艺术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