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效果分析
2014-04-29易萍王菊辉
易萍 王菊辉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在感染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及效果。方法:针对该项目中容易导致意外针刺的安全因素和隐患进行整改,融入教学和示范过程,引导学生合理规避风险,加强临床培训和训练,对安全防护流程实施前后的针刺伤害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防护流程实施后,学生的针刺伤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该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学生职业安全,加強学生自我防护能力,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针刺伤 临床实习 学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71-8801(2014)03-0037-01
在临床治疗中,静脉输液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过程中,常常发生意外针刺伤。这种伤害对于刚实习的学生而言,其发生几率更大[1]。对于在感染科开展工作的实习学生而言,其余传染病患者接触相对密切,被意外针刺伤后,具有极大的感染风险,对健康构成威胁。加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不足,处理经验尚未形成,一旦发生意外针刺伤,难以正确面对和妥善处置。轻者一时不能适应,重者则对以后的工作形成阴影。实际上,意外针刺伤可能发生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虽然风险较大,但是经过规范操作是可以避免的。我院针对这一课题,积极制定了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并组织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时间范围为2012年2月-2013年3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感染科实习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共计210例。所有实习学生均来自于同一院校,在本院实习时间为一个月。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学号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组辅导,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教学。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安全防护流程。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①不安排教师对应一对一带教,排班相同时,即由该教师带教。②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仅仅进行语言指导,不进行动作示范,穿刺工作让学生亲自完成。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选择相应的持针方式以及固定方式,不进行专门约束。④完成针刺后,进行固定时,采用胶布“交叉”固定法。⑤完成输液后,学生在拔针时,先关闭调节器再进行。⑥拔针后,在处理针头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处理,不进行专门约束。
1.2.2 试验组教学方法
1.2.2.1 建立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 在坚持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对之前三年内发生针刺伤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发生率较高的具体环节,根据现实工作实际进行整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流程,其目的在于避免再次发生针刺伤,确保实习生的个人安全,将风险降至最低。
1.2.2.2 实施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 ①开展“一对一”带教,每一位实习生均安排固定的教师带教,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均在其指导下完成。②实习生在进行操作之前,与老师一道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一般由学生进行输液针刺,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者,则在指导教师的合作下共同完成。③要求学生在进行穿刺时,手法要规范,右手持针,左手辅助。右手要远离针尖。④完成穿刺后,应用安全胶布固定,不采用“交叉”方式,改用4条胶布“平行”方式进行固定。⑤拔针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最佳时机是输液袋内液体流尽,输液管内残留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2]。拔针前不关闭调节夹,左手按住针眼,右手快速拔针。⑥规范针头处理,拔针完成后,右手持针柄,针尖保持向外,不要靠近人体,左手拿好输液袋以及输液器,迅速到达治疗车,将针头稳妥放置于锐器盒内,然后用专用剪刀剪断锐器盒外的部分,每个针头处理一次,不能留置一道处理。
1.2.2.3 开展岗前规范化培训 在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前,必须开展护士长以及带领教师组织的专门化培训,要结合实际开展反复性的模拟演练。在演练过程中,要充分模拟学生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隐患情况,针对其在具体环境中的具体行为进行分析,训练其规避风险,纠正其不合规范的行为,同时提高熟练程度。完成培训后,开展专门性考试,通过考试后才可以临床实际操作。护士长和带领教师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学生稳妥操作。
1.2.3 评价方法 收集实习生在具体操作中的针刺伤情况等具体数据,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实施安全防护流程后,学生针刺伤概率显著降低,试验组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感染科中的患者均是具有传染疾病的患者,在与这些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护自己。在为这些患者输液过程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其感染危险远远超过普通病房。在临床实际中,医护人员意外受伤,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操作不慎所导致。良好的个人操作习惯是有效避免意外针刺伤的关键。但是,由于目前的教育中,这方面的专业课程开设尚有很大的空白,学生受到的专业培训不足,没有较强的自我防护意识。加之在教科书中也难以找到相关的课程。学生在进行操作中,往往率性而为,没有一定的规范进行约束。医疗机构对学生的约束和监督不到位,其临床执行依从性并不理想[3]。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学生单一追求“一针见血”,忽视了潜在的危险因素。实习生受到的危险远远高于在职护士。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实习生的安全防护流程。
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4,5]。设置相应的防护流程,可以有效避免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发生意外针刺伤的风险。“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在教师面前比较随意,具有一定的安全感,不至于太过紧张而导致操作失误。改良后的穿刺固定方式也有效减少了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尽可能减少了学生接触针刺的机会。事先把治疗车推至床旁,可以有效缩短裸露针头的暴露时间,减少了接触针头的时间。针头拔下之后,马上剪下,降低了用手进行处置的风险。在本研究中,实施安全防护流程后,学生针刺伤概率显著降低,试验组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了实施安全防护流程的具体效果。
根据实习生的具体情况设置静脉输液安全防护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受到意外针刺伤的风险。与未实施的情况相比,其流程更加人性化,充分考虑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化的降低了可能对其造成的伤害。通过对实习学生的严格训练和监督,可以有效提升其在操作过程中的依从性,从而维护其身体健康,增强其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兰芬,潘小丽,王蓓.151名护生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4):25-26.
[2]刘丽娜.静脉输液护理相关用品的合理选择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123-124.
[3]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4]宋桂花.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J].全科护理,2010,8(12中旬版):3275-3276.
[5]胡艳,王海燕,赵君健,等.防针刺海绵泡沫胶布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