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2014-04-29陈玲玲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陈玲玲

【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并由此推断适宜的护理策略。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由2008年1月-2012年12月,每天分为6个时段,每个时段4个小时地记录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并统计各个时间段发病的病例数,数据之间进行X2校验。结果:对于各个时间段,其中发生例数多的时间段在凌晨4点至下午4点,发生例数少的时间段在下午5点至凌晨4点,发生例数最多的时间段是上午8点至中午12点。结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发生概率大的时间段内应适当加强护理检查,准备急救工作,减少意外的发生可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时间规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84-02

当代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大幅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冠心病的发病率大幅提高,而其引发死亡的原因普遍是并发了心律失常[1]。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取决于AMI的发生部位,范围,时间。本报告研究并分析20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得到了一定的规律,从而推测出了较适宜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报告中涉及的200例患者由我院08-12年收治的。其中男142例,女58例,年龄65岁~85岁,平均年龄为68±7.3岁。在统计中的发生部位为前间壁,侧壁,前壁,下壁,右室和内膜下,其中以发生在前壁居多。在急诊,门诊或者进入CCU时第一次依靠听诊、心电图或者心电监测检查出来的心律失常叫做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即期前收缩,快速异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1.2方法

患者入院马上实行24h心电监护,时间不少于1星期,每天分为6个时段,每个时段4个小时,以便于列表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6个时间段为0-4时,4-8时,8-12时,12-16时,16-20时,20-24时,即1、2、3、4、5、6时段。患者出现胸痛表现为发病起始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文章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统计例数,换算成构成比,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

2 结果

有138例患者发生了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9.0%。6个时段心律失常状况见表一。

1与2、3与4、5与6分别经X2检验,发现3(49%)与4(32%)时段为发生率高时段,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与1、2、5、6时段,4与1、2、5、6时段分别经X2检验,P<0.005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他各个时间段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最少的为1、6时段,计17例(12.3%)。

由此,可以得出心率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在凌晨4点至下午4点发生例数多,特别是在上午8点至中午12点,在下午5点至凌晨4点发生例数少。

3 讨论

3.1 AMI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的规律性

由表一数据显示:AMI后的心律失常在04:00~16:00发生多(2,3,4时间段),17:00~04:00(1,5,6时间段)发生少,其中08:00~12:00最多。呈昼夜节律性分布,该变化经商讨分析,认为可能与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变化如儿茶酚胺的分泌量的变化有关。儿茶酚胺的分泌量亦存在时相分布,在凌晨4时至中午12时分泌量最高。儿茶酚胺分泌量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加,心脏收缩能力加强,血小板聚集程度提高,纤容系统功能减弱,以至于冠状动脉阻滞增加和血栓的形成,这些都将会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心肌供血不足的程度,而使心肌O2的供需失衡,从而最终使AMI后心律失常发生增多[2]。

3.2 护理措施

3.2.1 病情监护

分析结果表明,AMI后心律失常在上午发生率最高,因此要加强巡视,正确识别心电图上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并对心律做趋势图分析以预测心律变化,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记录患者的口述,而上午是最繁忙的时段,护士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病情的观察[3]。一旦发生患者心律失常,应迅速给氧。

3.2.2 饮食护理

患者因心功能下降,消化功能随之下降[4]。因此需要进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需要避免饱餐,因为会加强心肌收缩能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避免进食刺激性饮料,亦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

3.2.3 排便护理

患者不允许下床,因此必须在床上排便,不过很多患者不习惯,护士就要起到让他们养成习惯的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患者进食减少,便秘等状况,使用缓泻剂,按摩腹部也可促进排便,从而减少了心脏负担,减轻了病情。

3.2.3 其他护理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脏负担。寒冷易使神经系统兴奋,缩小血管,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以致加重病情。因此在凌晨和上午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要对病房里的温度进行调节,适当替患者增减衣被。护士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况,在其疼痛难忍的情况下应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镇静剂,防止其疼痛严重导致心律失常[5]。患者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交感神經的兴奋性,儿茶酚胺的分泌量,从而会影响心率失常的发生概率。因此,护士要做到与患者时常地沟通,改善他的心境,让患者有坚定的信念,正确对待疾病,缓解其精神压力,让他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弓彩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1):232,233.

[2] 张曙红.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115-116.

[3] 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48-149,152.

[4] 关敏.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6):107-108.

[5] 黄屹.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353,354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