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本土的舞者

2014-04-29程华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文艺舞蹈

程华

【摘 要】杨丽萍是中国文艺界一个尽人皆知的名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独舞《雀之灵》,到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再到2012年央视春晚舞蹈《雀之恋》,杨丽萍艺术生涯的每一步,都和西双版纳、云南息息相关,她把西双版纳的舞蹈跳到了云南,又把云南的舞蹈,跳上了全国,跳向了国际。重温这30年的艺术发展道路,不难发现,她的成功在于紧紧抓住了“本土和民族”这个艺术之根,“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是民族的就是最好的”,作为一名艺术文化的传播者,我深受鼓舞和激励。本文从我在舞蹈艺术创作道路上的点滴积累和对本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上的诸多认识出发,谈谈艺术创作中本土意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创作;文艺;舞蹈

1996年夏,我从专业舞蹈团体进入杭州园文系统工作,六和乐坊是该局下属的一个演出团体,当时只有十名演职员,以表演民乐和民族歌舞为主,演出对象是来六和塔、虎跑等景区的游客。在多年的对外演出中,六和乐坊排演过很多赶时髦的流行歌舞,虽然观众不少,但大多是“台上热闹一时,台下人来人往”,难以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在这一段时间里,想出作品很难,出精品更是成为奢谈。直到2003年《云南映象》巡演杭州,在观摩了杨丽萍的演出以后,我才如梦初醒。

《云南映象》这部舞剧,在编排中把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肢体语汇中揉合了彝、苗、藏、傣、白、哈尼等民族舞蹈,用新锐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呈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劳动、欢唱、爱情和信仰。六十多人的孔雀群舞和杨丽萍的独舞,深深震撼了现场观众。

我顿时觉悟,杨丽萍的舞蹈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找到了一个西双版纳和云南的典型性本土符号——孔雀,那一系列表现孔雀形态的舞蹈和肢体语汇,向人们传达出对圣洁、宁静世界的向往,而孔雀,不就是杨丽萍最本土的精神象征么……

类似于“孔雀”这样的符号,在我的工作环境中有吗?它的内涵是什么?它可以为我所用吗?又怎么去运用呢?怎么能让我的观众来接受呢?在日常工作中国内外游客对我们演出什么样的民族歌舞感兴趣?如果把观众的兴趣点作为我们编排新舞蹈节目的出发点,是不是可以吸引起来参观的游客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紧紧围绕着六和塔展开专题调研。

我主动求教于文物管理前辈,向他们了解六和塔的来历,听他们讲述六和塔的历史典故。六和塔建造于北宋开宝三年年间,和佛教有很大关系,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初建造此塔,主要是为了震慑肆虐的钱塘江潮,保一方平安。苏东坡、乾隆皇帝、鲁智深、武松等历史人物,跟这座古塔渊源颇深……可以说,这座古塔有着挖掘不完的历史、人文要素。

在一次思考过程中,一位老专家指着粉墙上镶嵌的砖雕告诉我,六和塔的飞天造型跟别处明显不同,很有特色。这个有意无意的指点,让我找到了六和塔的“本土符号”——飞天,就是飞天。经过进一步做功课,i我知道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指的是苍穹。飞天,就是飞舞的天人。飞天形象多见于佛教石窟壁画中,ii“飞天”本是一对夫妻,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他们在佛教世界里是“美好向往”的代名词。飞天艺术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想象,超越了宗教内容,具有高度的浪漫风格,表现并且美化了现实生活。古代艺术家们以飞天这一形象,打破了“衣不露体、非礼勿视”的礼教,用人体在空中的飞翔,象征人类对未来、自由、和平的向往。

看到六和塔内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图案,我突然有种创作的灵感。可是要如何把这个壁画人物塑造好,使它既要有六和塔的特点又能凸显六和塔祈福平安的一面呢?“六和飞天”美妙的本土符号,还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敦煌飞天乐舞》,可是,飞天乐舞已经多年不演,也很难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我只好向曾经观摩过《敦煌飞天乐舞》老师和前辈去请教和挖掘。

凭着这个大概的意象,我一趟趟往返于六和塔与排练厅之间,模仿壁画上各种飞天的动作,然后再在镜子前,脑子里回想着那千姿百态的身影,结合敦煌飞天樂舞特有的S形曲线运动规律,并运用中国古典舞蹈的韵律,于是就有了舞蹈开头的一个个静止的姿态。随着音乐慢慢地变化着各种造型,通过头、肩、胸、胯、膝、踝的异向扭动,展现其妩媚的神情、拧扭的体态及流畅的线条。当音乐慢慢进入主题,这里我运用了几组比较完整的舞蹈动作,再加之旋、跳、卧、蹲各种舞姿和技巧的使用,同时把握好拧、曲、倾等动作中的S型动律,从而展现了“天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无拘无束的一种祥和的意境。表演中,我把头颈、身腰、胯部和腿脚尽量扭曲和弯弧、找到类似麻花的美感——头颈收含,手臂与腰胯和腿脚动作的横伸,力求每个动作都做到充分的舒展,从而形成身体呈“三道弯”式的流动表现和“三道弯”的静止造型之间的自然衔接。在展现那一瞬间的姿态美的同时,把鲜活生动洒脱的舞姿呈现出来,可谓奔放中不失温雅,柔婉中透着明朗。

经过一个多月的投师访友和观摩揣度,一个《六和飞天》的舞蹈在我脑子里基本成型了。因为没有专业作曲的支持,在接下来的配乐环节上,我只能因陋就简。我想到了《小霓裳》。《小霓裳》这首曲子,最初是杭州丝竹艺人根据另外一首民间器乐曲移植改编而成的,后来是经过上海民乐界的推广,这首曲子才流传开来了,这首曲子音调典雅靡丽,清丽飘逸,具有古代中国江南舞风之神韵,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这一点,正暗合了我“本土符号”的基本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如果直接用江南丝竹演奏的《小霓裳》做伴奏,会显得太因循套路,于是我从演出实际效果出发,结合乐坊其他同事的业务专长,把这首曲子改成了古筝曲,保留了该曲的一头一尾部分,把中间舞蹈性较强的部分作适当的剪裁,将整个演出时间控制在四分钟以内。之后,我又从舞蹈《千手观音》中找到了可供借鉴的服装和头饰造型……就这样,一个全新创作的舞蹈节目——《六和飞天》完成了从构思到修改到定型的过程。2006年初,在六和塔景区一年一度的迎新祈福活动中,《六和飞天》正式亮相并一炮打响。

舞蹈《六和飞天》的排练过程是异常艰辛的。每次一进排练场就是十多遍甚至几十遍地练习,累得人颈背发僵,胳膊抽筋,在演出的过程我们还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一年除夕首演,大雪天,六和塔景区室外温度突然下降到了摄氏零下七度,演出场地被安排在露天的由青条石铺成的小广场上,等轮到《六和飞天》节目上场的时候,地上的雪已经化成了水,出场后,舞鞋很快就被雪水渗透,脚下冰冷刺骨,几个动作下来,三米长的水袖都沾满了雪水,沉重异常。给舞蹈表演增加了意想不到的难度;为了完美地完成表演,我顾不上脚下的一个个水坑,任凭自己冻僵的双脚踩踏如常,带水的水袖在我的前后左右“噼啪”作响、翻滚……那一刻,我在心里不断地暗示自己,我就是六和塔里的飞天,要和着漫天的雪花去蹲、卧、旋、跳……尽管舞蹈《六和飞天》只有四分钟的长度,但是这四分钟却是我的专业生涯当中走过的最漫長、最艰辛的四分钟。

当越来越多的观众们了解《六和飞天》中飞天的形象只有在六和塔才能看到后,他们都对此舞蹈刮目相看。有业界专家说,飞天舞蹈到处都有,但能结合自身文化内涵,表达地方独有文化情怀的飞天舞,还真是少见。舞蹈《六和飞天》只有在六和塔演出才是最好的、最精彩的。观众的掌声,专家的肯定,让我知道自己的路走对了。经过近几年的反复打磨修改,舞蹈《六和飞天》已经成为六和塔景区常演不衰的经典节目,还经常受邀参加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杭州市旅委组织的其他大型演出。

短短四分钟的舞蹈,算不上宏大,但让我从中体会到,站在舞台上表演的人,都应该像杨丽萍那样有一份自己的追求,一份自己的文化追求,无论舞台大小,都应该向生活去挖掘和发现本土符号,从中提炼出“本土”的独有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最本土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是自己的,也是能够持久地表演下去的。

回望这十年,每一次看杨丽萍的作品,都可以从中得到有力的专业熏陶,获得很大的鼓励和鞭策,这样的熏陶和鼓励,都会转化为促使我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曾记得,王家卫在电影《一代宗师》中这样表达:“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我觉得,这话是前辈对晚辈后学的鼓励,也是前辈总结一生功业的夫子自道。而这样的话,适用于杨丽萍,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有事业心的人。

注释:

i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佛说出家元经》

ii 百度百科《中国神仙名录与详细介绍》

【参考文献】

[1]敦煌研究院.中国石窟图文志[M].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2]雷鸣东,等.佛教道教图典:壁画白描精选[M].九洲出版社,2007.

[3]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舞蹈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文艺舞蹈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1942,文艺之春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