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观视角下《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解读

2014-04-29林池容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圣地亚哥老人与海渔夫

林池容

海明威于1952年发表了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作者赞扬了人类永不言败的精神,但从另一个侧面,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圣地亚哥迫于生计,向大自然索取经济来源,出海捕捉马林鱼。此时,老人对大自然充满着期许,以征服者的姿态向大自然进发。第二个阶段,老人在海上捕捉马林鱼,并与鲨鱼搏击,与风浪斗争,这时他不再认为索取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越发觉得自然应该是他的兄弟。第三个阶段,老人拖着残剩的鱼骨,沿着平静的海面回到了岸边。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他感慨自己不应该进入到海的深处。本文将从自然观的角度,来解读《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一、自然观与生态批评概述

(一)自然观概述

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二)生态批评概述

生态批评主要研究的是文学和物质環境的关系,正如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意识的角度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批评把生产方式、经济和阶级的意识带入文本的解读。生态批评是以地球为中心来进行文学研究。正是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事件频发的背景下,生态批评产生并不断发展。它是文学批评领域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也是人类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工业化时代对自身发展,对地球未来的思索。生态批评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生态批评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体现

从上述的自然观与生态批评思想不难看出,自然观讲求“自然——人——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共同整体;而生态批评强调以地球为中心,加强环境保护,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以说,生态批评是文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体现。文学在其所属的领域将生态批评充分展现的途径之一,就是对经典著作的重读。这也是我们对《老人与海》从自然观视角进行生态批评解读的原因。《老人与海》是一部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刻画得淋漓尽致的作品,是一部可以激起生态批评的作品,内容博大精深,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二、《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思想解读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自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关系变化,在这三个阶段的关系变化中,是人与自然对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一致的,其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生态批评思想不谋而合。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1.经济原因

这里所指的经济并不单单是社会经济,更多的是资源问题,且经济本身就是研究资源的分配问题。经济问题是人对大自然认识、索取、改造、维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类了解了大自然丰富的资源,必然要向其索取,在索取中不断改造大自然,但在索取后发现应该维护大自然,否则破坏了的大自然将给人类更大的报复,而之前的索取将荡然无存。所以,经济问题是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根本原因。《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迫于生计,不得不独自出海捕鱼。在连续多天没有收获的情况下,他向大自然索取生活所需的程度更为迫切。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向自然索取的经济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社会,还有更多并不那么明显的人类行为。不论是当前的城镇建设,还是未来的生物能源,表面上是满足人类的发展所需,为人类社会创造进步条件,实际上,都是经济问题,是资源稀缺性造成的问题。大自然拥有这些资源,人类在向大自然获取这些资源的时候与大自然对立。这些人类认为丰富的资源事实上是极其稀缺的。大自然资源的丰富与稀缺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人类必须明白自身在人口膨胀、需求增长的情形下,对资源越来越大的需求,以及对自然越来越严重的掠夺。这些掠夺行为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空气恶化、食品安全、能源危机等等。大自然的申诉应该引起人类足够的重视,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要多为大自然考虑,尽可能地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2.思想原因

上帝创造人,盘古开天辟地……这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中的自然观,认为人创造万物,坚持以人为中心。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哲学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但不可否认这种思想古今中外都有,而且,这种人改造自然,人应该征服自然的思想根深蒂固。富兰克林在雷电之时放风筝是如此,圣地亚哥驶向深海捕鱼也是如此。《老人与海》无可争议地刻画了“硬汉精神”。圣地亚哥经过三天两夜捕杀了马林鱼,在暴风雨中与风浪斗争,反复击退鲨鱼群的围攻,打断了刀具,甚至是船桨。在大自然面前,他丝毫没有怯弱,但反思一直都在。每当想到死去的大鱼,圣地亚哥也从心底难过。圣地亚哥复杂的心理活动,正在诉说着人类在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过程中复杂的心态。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控制自然的思想根源是为了控制人。威廉·赖斯在其代表作《自然的控制》中指出:现代文明或现代西方社会是基于对自然的征服之上的,但这是表层的,更深层的是,征服自然是为了征服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观念培养起来的虚妄的希望中隐藏着现时代最致命的历史动力之一:控制自然和控制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一方面控制自然的真正目的在于控制人。只有加强控制者对自然的控制力才能体现控制者的权威,从而使其他人臣服于控制者的意志。这种思想作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观的视角里,“自然—人—社会”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不可能脱离这个整体。人对自然的索取与改造活动,也无法超越这个整体。一切活动都必须在这个整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圣地亚哥在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出海捕鱼;在捕鱼的时候,他必须与自然斗争;当捕鱼结束时,他还是需要回到海的彼岸,回到自己的家中,其实,也是回到平静的自然里面。之后,一切又将重复。

其次,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莽莽苍苍的森林,川流不息的河流,波涛汹涌的大海,浮岗暖翠的山巒,既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也是大自然给人的礼物。所以,当风平浪静之后,老渔夫面对海鸟,面对浩瀚的星空,他的内心是那么的欣喜。他眼下已看不见海岸的那一道绿色了。只看见那些青山,仿佛积着白雪的山峰,以及山峰上空像是高耸的雪山般的云块,海水颜色深极了。阳光在海水中幻成彩虹七色,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升到了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巨大的七色光带。

经济、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原因,人对自然的敬畏、依赖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在现代文明如此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吃穿住行,每一样物品的获取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热爱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结语

当人们认识到“自然——人——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存在于整体内部的一种基本关系。现代社会,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令人类自身难以相信的地步,人类的活动证明了自己的无所不能,人在自然面前非常自由;同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自己也带来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有些事情成了恶化自身生存环境的结果,危机面前人类并不自由。所以,应该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塑造人类诗性灵魂,重建人类美好家园。语

参考文献

[1] 海明威,昊劳译.老人与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 王桃花.《老人与海》中的自然生态初探[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 王聪聪.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马克思的自然观与生态批判[J].云南社会科学,2012(05).

猜你喜欢

圣地亚哥老人与海渔夫
《老人与海》(节选)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渔夫和小猫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渔夫之利
略论《老人与海》中的儿童视角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