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馆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2014-04-29李冰
李冰
摘要:本文从高等学校德育教育入手,以佳木斯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探讨高校校史馆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校史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每一个曾经在大学里学习过,生活过,挫折过,感受过的人,犹如浩瀚海浪中的一抹浮萍,当终于搁浅在岸滩,已是饱经风霜,但又“脱胎换骨”。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扮演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角色。然而,角色的选择是一个人生的选择,它取决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向。要在大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到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校史馆继承文化教育
一、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成就应该在于它使学生在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英国教育家纽曼也指出,大学不仅应教授精确的知识,还应该进行道德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識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影响颇大。同时,道德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高校建立校史馆的意义
建立高校校史馆是当前高校一个颇具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校史馆作为学校的编年史,是以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过程、理念和不同时代学校历史面貌的场馆;既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的集中表现的舞台,又是对外宣传学校的重要窗口;既是学校大学精神的物化凝结,又是历史的传承,缅怀历史,启迪未来,文化积淀的平台;是学生德育与教育的生动素材和人文教育的基地。
校史馆,为我们展现了学校不平凡的历史,在校史的道路上,不全是平坦,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之境。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它凝聚着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集结了优秀校友的风采,总结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成果,使学校优良办学传统和个性的精神内涵得以体现。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它是学校最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校园文化的溯源和载体,是学校精神的传承,是历史滋养了学校坚韧的根系。
三、佳木斯大学校史馆建设概况
合校前从1947年合江军区卫生学校的建立,到1949年佳木斯师范学校成立,到1959年佳木斯农业机械制造学校的建立,再到1985年佳木斯大学的建立。已走过了66年的风雨历程。
66年前,在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盛夏,延安卫生队迁到佳木斯,在张闻天同志的关怀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卫生学校——合江军区卫生学校,为了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培养专业医护人员,这就是佳木斯医学院的前身。其前身分成五个时期,即合江军区卫生技术学校时期;合江省立卫生干部学校时期;松江省卫生学校时期;松江省医士学校时期;黑龙江省佳木斯医士学校时期。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解放区相继建立民主政权,佳木斯是合江省所在地。佳木斯民主政权先后接管佳木斯男子国高、佳木斯女子国高、佳木斯师道学校,于1946年5月4日合并成佳木斯联合中学。1949年8月松江省政府决定,设立佳木斯师范学校,隶属松江省教育厅。在佳木斯联合中学师范部基础上建立佳木斯师范学校。它是黑龙江省建校较早的一所师范学校,是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正规学校,是为了适应建国初期人民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解决教师之急需,承担着繁重的培养师资的任务。
1958年,在“大跃进”形式的推动下,中共合江地委和中共佳木斯市委根据合江地区是全省钢铁、机电工业重点地区之一,佳木斯市又是新兴工业城市的特点,为了全区工业企业的大发展和培养轧钢、机械、化工、电机等专业的人才,于1958年11月建立佳木斯工学院。
改革开放后,1985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佳木斯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各学校虽几经变迁,然自强不息,伴随共和国前进的步伐而成长壮大。1995年6月27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佳木斯工学院和原佳木斯大学四所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佳木斯大学。校史馆兼有陈列和保护物品与资料的双重功能,在六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珍贵的实物资料,这些资料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化价值。
实物文献是校史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撰写编研校史、大事记、年鉴等专题性材料提供了依据和凭证。在实物陈列和几十个展区、上百幅的图片中,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展现了学校的自立自强,不断奋斗的过程。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校史馆名师展区中,老师治学严谨的事迹比比皆是,记录着岁月的雕痕,白发的教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高度汇集了他们毕生的优秀成果,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雄心。
校史馆同时具有对外接待功能。独特的校史展览中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受,吸引八方宾朋。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各届校友回到母校,校史馆都是必到之处。此外,校史馆还承担了大量的接待领导嘉宾、外国友人、校外团体、社团、有意愿报考本校的高考生和家长等任务。校史馆也因此成为学校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接待基地。
四、以校史馆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教育
高校校史馆是学校弘扬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在诸多高校教育的素材中,校史馆生动的展现了它的历史性与直观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进取、开拓的精神,这是其他教育形式不能代替的。让学生把母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为校争光,载入校史,为以后的校友竖起榜样。
跻身于这个时代,感受到时代大潮的寒气逼来,知识的充实,实践的历练是学生正在经受或许在未来还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考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门人才,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是一个蜕变的集中训练营。每一个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生活过,挫折过,感受过的人,犹如浩瀚海浪中的一抹浮萍,当终于搁浅在岸滩,已是饱经风霜,但又“脱胎换骨”。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扮演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角色。然而,角色的选择是一个人生的选择,它取决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导向。要在大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到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深入挖掘校史文化,充分发挥高校校史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培养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3.
[2]石俊华.解读洪堡之高等教育思想[J].高校高职研究,2009.
[3]朱京凤.略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高教研究,2006.
[4]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中国高校研究,2004.
[5]杨海文.另一种校史:文化校史[J].大学教育科学,2007.
[6]许翠花.校史馆是教育资源的聚集地[J].兰台世界,2009.
[7]孙剑云.加强校史馆建设开辟德育新课堂[J].档案与建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