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4-04-29邵信儒等
邵信儒等
摘要:介绍了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行业调研,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和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性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模式特色专业高等教育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大力发展与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是关系到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高校的食品专业主要承担着培养食品行业所需各级各类食品技能人才的重任。由于食品行业涉及面广、分工复杂、体系庞大,企业规模不一,发展迅速而不均衡,使得该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具有独特性。为满足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合理的地方区域性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学校类型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制定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1]。通化师范学院位于长白山脚下,是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也是吉林省东南部山区唯一的本科院校。作为通化师范学院非师范特色专业之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办学宗旨就是依托地区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的基层管理及普通的职业工作岗位,为吉林省地方食品工业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技术开发、产品销售、检验检疫、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教育教学,也能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市场营销活动,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特色的食品专业课程体系
紧密围绕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内涵和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利用长白山地区特有优势资源开展教学和科研,如依托长白山区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通化葡萄酒城、医药城等优势,培养实践性应用型的工程人才,并从事食品研发、食品检验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同时兼顾一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
我们对所有专业课程逐一分析并进行分类,将必修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两大类,并根据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服务对象将酒类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作为学位课程,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效果;将选修课程分为生产与工艺、管理与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研发四个方向;同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分为基本课程、实习课程和创新课程等三个模块,并形成跨课程的知识构架,重构部分课程,创建了新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三、形成“食品科学与工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实验课程、校内基地实践、企业见习、中期实习、毕业实习和技能强化训练等贯穿教学全过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优化的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的总纲领,它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相互联系在一起,使实践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验、校内基地实践、企业实地见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技能强化训练等。其运行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的始终,主要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大一、大二级学生,开设基础课程实验、企业实地见习等;第二阶段,针对大三级学生开设专业课程实验、校内基地实践、企业中期实习、专业综合实践等;第三阶段,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四级学生开设毕业实习、专门技能强化训练、毕业论文 (设计)等实践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
依据最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明确各实验课程的设置范围,避免出现交叉和重复现象。为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对操作技能训练要求较高的实验课程,实行分组教学、分级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采取以學生为主体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强化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
(三)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建立功能齐备、覆盖面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建立集教育、教学、科研、开发于一体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并充分利用,如在长白山食用植物资源开发工程中心和酒类及饮料中试车间建立实践基地,满足学生专门能力或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针对我校所处的地区状况,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与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通天酒业、通化长白山森野山葡萄酒有限公司、通化天露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通化华润啤酒有限公司、修正药业、万通药业及通化盛信保健品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能承担教学、生产与科研示范、实习实训等功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重视职业技能训练,推行多证书毕业制度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实现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食品专业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并行的“多证制”,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训练,满足企业对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如在实践教学中,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门培养训练,并邀请相关食品专家和老师对学生进行食品检验工、营养师、食品GMP、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等相应培训。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可直接考取与之对应的一种或多种与食品生产、研发、检验、质量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使毕业生在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岗位技能证书,满足职业上岗需要。
(五)建设课内外结合的综合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从专业能力和身心发展等多方面立体提升其综合素质[4]。我们精心设计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培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素质。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创造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引领学生进入企业,使毕业生能迅速进入社会角色,实现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高质量的食品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维坚,余 平,张一,等.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6):84-86.
[2]黄业传,周巧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6):50-52.
[3]李书国,陈辉,李雪梅,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2,(4):30-32.
[4]王喜萍,张文英,郑华艳.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