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分析及解决对策
2014-04-29常晓艳刘金玲
常晓艳 刘金玲
【摘 要】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救护观念也发生转变,院前急救护理逐渐被民众重视,院前急救服务社会化越来越重要。当前,院前急救已经成为基层医院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人们在期望院前急救达到更好的救护效果的同时,对各方面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也在逐渐改善护理方法,降低救护时的风险。
【关键词】基层医院;急救护理;风险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96-02
护理风险是指医护人员在护理的时候,发生的具有客观性的不安全事件,其具有不确定性,护理风险贯穿在医疗救治的整个过程中,比如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其中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也存在相应风险。护理风险具有客观性,但是确有防范的可能。院前护理是指病人在来到医院救治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其中包括病人发病现场的救护和就医途中的救护,院前救护比较特殊,其环境不确定,影响救治的因素极多,护理风险增大,容易引发医疗纠纷等问题。医院应该重视院前护理,有效地防范院前护理的风险。
1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风险分析
1.1 人为的因素:在医院中,存在一些不良风气,一些医护人员缺少医德医风,缺少应有的同情心,由于长久接触病人,对病人有抵触的心理。医护人员的个人水平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无法准确的判断病人的病情,对病人的病情胡乱下结论不负责任。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能按照标准去实行救护,比如给病人打针的时候不做消毒处理。当前急救人员的心理素质不过关,院前救护,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事情的变化,不能准确的掌握,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以至于延误病人的诊治时间,严重的可能病患与医院之间产生医疗纠纷。一些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及时的告知病人和病人家属患病情况,在医护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有知情权,好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防范准备。医护人员在急救过程中没有及时的记录病人的病情,导致医治时候出现变差,诊断错误。在护送的途中,很多医疗人员缺少对患者的看护,缺少责任心。容易引起患者生命危险,
1.2 社会和患者因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活动往往与利益挂钩,而与病人的健康也有着不可缺少的联系,病人在就医之前对医生的期望较高,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在那些救治之后出现效果较慢的疾病,病患往往对医生比较失望,误认为是医疗人员不负责任,然后发生医疗上的纠纷。
1.3 护士因素:护士对医疗知识匮乏,并且对病人的患病状况了解不全,对于骨折患者,没有按照规定去搬运,导致病患的并且加重。
1.4 管理因素:医院的护理人员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降低救治效率。医疗人员对基本的技术培训不重视,没有求知的兴趣。在急救前,没有按照规定做好准备工作,导致一些医疗设备准备不齐全。
2 基层医院院前护理风险的解决策略
2.1 医疗护理人员在院前护理时候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医院定期聘请法律方面的知深專家,讲解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剖析个别医疗事故案例,以实例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做好自身定位。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医疗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培训是对医疗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规范急救行为,经常开展急救技术的培训,并适当的采用考核的形式,对心肺复苏等重要的技术更要贯彻到每一个医护人员身上,定期对院前急救中出现问题进行指导,对一些新的急救技术积极的进行学习和借鉴,以考核的形式验证员工,促使医护人员准确应对院前的复杂急救工作。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跟患者积极沟通,耐心的为患者讲解病患问题,用认真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减小与病患之间的距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次数。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四要”,解释病情要用科学手段,签字手续要齐全,执行操作规程要严格,说话做事要认真。
2.3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医院应该成立护理质量评估小组,对医院的急救护理进行监督,并且对医院护理中风险做出评估,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的实施。在急救时候,要确保急救物品的齐全,减小外在因素对护理的影响。建立起完善的物品管理制度,做好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四方面,并且要定期检查急救物品的质量,是否有过期现象,定期对物品进行补充,保证物品能够完全支撑救治工作的进行。
2.4 倡导人文关怀,调控护士负性情绪:院前护理是一项工作强度大、出现风险率高的工作,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在紧张状态下,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也会出现差错。由于急诊工作的压力非常大,身心健康状况差的护理人员,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问题,而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患者,在急诊时候,应该努力的克服这些不良的因素。在急诊和平时生活中,同时和领导应该给这些人更多的关心,随时给护理人员鼓励,增加急诊人员的信心,尽量减少急诊人员的负面情绪,在救治过程中,尽量给心理素质差的人锻炼的机会,悉心的培养他们遇事沉着冷静的作风。对心理素质差的医护人员,给予足够的尊重,肯定他们的存在价值,从心理上消除他们负面心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为患者解决病患问题。
3 结束语
院前护理是乡镇卫生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现场,具有时间紧张、医疗环境差、病情不定、医护人员数量少、设备条件不足等不良情况,而且患者的家属难免对医护人员报以高期盼,给医护人员带来更大压力。院前医护人员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医疗技术,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才能对急救的不利因素进行克制,对患者采用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消除院前救护的隐患,提高医院的救治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素兰,陈川诊.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 (12):193.
[2] 张春琴.吴泽慧,等.风险管理在提高病人满意度中的实施与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2):184一185.
[3] 李明凤,邹利群,李红,等.汶川大型灾害中急诊护理的救援能力与应对策略[J]. 护士进修杂志,2012,11(11):988-989
[4] 洪海珠,陈连娣,等.急诊科工作中医疗安全和纠纷问题的探讨[Jl.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83.
[5] 范沁.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