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研究与实践
2014-04-29刘慧颖
刘慧颖
摘要:本论文通过分析网络舆论的重要性以及发展现状,提出在网络舆论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引导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办高校 网络舆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社会舆论发展的主要推力,其作为新兴的新媒体舆论传播途径,正对社会舆论发展起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影响力。在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引导作用,营造健康良性的高校网络舆论发展环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模式,成为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1.网络舆论环境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离不开舆论环境的作用,其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比较和学习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带来了干扰,尤其是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得大量信息交互传递,各种观点摩擦冲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明显。网络舆论环境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网络舆论是学生思想意识的反映,为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提供参考。作为意见表达的途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声,反映了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想动态的变化;(2)网络舆论在反映学生思想的同时还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从而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包括渗透西化的意识形态、扭曲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淡化文明道德意识等。(3)网络舆论环境是评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1]。通过对舆论环境及其变化的观察,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做出较为准确的评判。
因此,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取得积极的效果,就必须正确的把握住一定的社会舆论以及所构成的舆论环境,对于舆论环境作用的途径、机制等基本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保持高度的关注。
2.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2.1民办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现状
民办高校拥有广泛的校园网络舆论载体,各类网站上的校园论坛、社交论坛及个人博客等都为个人观点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平台,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是信息的编辑者和传播者。目前,民办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是以SNS为主的社交网站,民办高校的校园网、校方的官方微博发布的新闻消息常常被学生们复制或转载到SNS社交网站进行传播或讨论。民办高校网络舆论处于大学校园这个知识性、开放性较强的文化环境背景下而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民办高校网络舆论具有公立高校网络舆论的一般特征,其具有可被煽动的群体性、彼此认可的互动性和易被误导的偏差性[2]。民办高校网络舆论在内容上与公立高校无异,其主要内容包括探讨新闻热点、交流思想感情、寻求意见建议、分享个人体会、发泄不良情绪等,从国际政治、国内热点到校园生活、个人问题,学生们都会在网络上互动交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往往会获得强烈的共鸣,而具有争议性的观点通常会引起较大的反响,并且伴随着热烈的讨论,逐渐形成难以控制的网络和社会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公立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监管不够完善和成熟,同时随着网络舆论在高校校园内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非理性网络舆论的案例也逐年增长,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思想不够成熟、行为极端化等特点,使其对网络舆论的理性辨别能力偏弱。其负面作用就是减弱了高校校园舆论维护校园规范的职能,导致引发极端化情感下的群体性学生非理性宣泄。近些年的相关统计显示,自网络舆论走进高校校园以来,几乎所有的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高校网络舆论的助长和推动,校园网络舆论成为高校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和恶化的直接推力。
2.2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民办高校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应对时下高速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的网络舆论,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进行适度整改,添设心理健康教育、舆论产生理论、信息传播法制观等教育内容迫在眉睫[3]。
(2)对教育形式的挑战
传播方式和途径的更替引发了网络舆论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民办高校通过传统的教育形式难以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监管、督查和引导。
(3)对教育效果评估的挑战
网络舆论传播的出现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其指标体系构建也更为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大学生网民在两个世界的思想行为具有双重性,对虚拟空间行为的评估具有一定难度。
(4)对相关制度规范的挑战
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及大学生非理性网络舆论行为的存在与高校规范网络舆论行为的制度缺失与执行有直接关系。
(5)对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挑战
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同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这方面仍略显弱势。网络舆论督管和引导机制不能与新技术的进步相匹配。随着无线网络(如WIFI、WLAN)、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在网络舆论塑造与监管的能力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3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
网络舆论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个渠道,及时跟踪学生思想动态、关注热点和相关诉求,了解到传统方式不能获知的大学生思想真实现状[4];通过网络舆论这个平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确定和调整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真实,贴近实际。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网络舆论平台上整合有效信息,收集合理建议,在学生的舆论讨论中得到启示,进而整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平台
民办院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加强校园网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通过校园网络舆论这一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5],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转变、调节、凝聚和激励的基本职能。
3.网络舆论环境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3.1把握輿论导向,营造积极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重点在于把握其发展方向,掌控网络舆论影响的主导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取向,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决批判和反驳非理性的、错误的和偏激的言论,并消除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的言论,进而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把握网络舆论导向[6]。
目前,不少民办高校创办了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站、网页。如校园论坛、新媒体团校;设立网络学习基地、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网站和网页。通过这些学生们关心并与其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着手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3.2主动参与、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主题意识
民办高校应该从以下两方面主动参与、正面引导网络舆论:一是重视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价值观念正确的网络热点评论员队伍。深入实际、深入师生,结合校园内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撰写评论员文章,进行深度报道。也可以采取转载各大主流媒体时事评论的方式,用权威的评论引领校园舆论导向[7]。二是尽可能地激发广大师生的主动性,提倡教工学生共同行动,用师生自身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底蕴,引领舆论导向。
3.3坚持实践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了国民教育重大任务,正是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抓住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以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把个人的职业理想、价值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大课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结合职业指导,建立与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就业创业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8]。使大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
4.结语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网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民办高校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民办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充分展示了民办高校网络舆论,塑造并影响着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但是,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要充分认识民办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状况,把握其发展方向,引导其往正确方向发展,为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志海,刘磊.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刍议[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 (3):84-87.
[2]钟家全. 论校园网络舆论对构建和谐高校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J]. 高教探索 2010, (6): 30-33.
[3] 周玫. 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探析[J]. 教育理论研究, 2012, (23): 188-189.
[4] 白涛. 如何有效发挥新闻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 科学时代, 2012, (24): 46-50.
[5] 许益锋. 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7-49.
[6] 黄焱镔. 高校BBS行为及有效干预 [J]. 教育与教学, 2009, 1(1): 25-39.
[7] 兰岚.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J]. 河北联合大学大学学报, 2013, 3 (15): 272-273.
[8] 赵枞安. 高校教育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江淮论坛, 2009, 4 :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