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价值与方法探究
2014-04-29晋会杰王秀敏
晋会杰 王秀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初具成效,各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生产技术变化对课程群、课程结构及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但与此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愈发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文中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知识和其他职业能力,将其他职业能力分解为七种能力,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归根结底可以定义为:“给与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也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2]。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需要,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概念。所谓职业能力,简单地说“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2];或者严格的定义为“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景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的基础”[2]。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个人主观条件。因此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其他一些从事职业工作所需的能力,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等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工作越趋复杂,互相交叉渗透,这就对综合的职业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把职业能力的内涵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所谓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有目的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和能力;方法能力是对在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价并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矛盾、与他人负责地相处和社会责任心”[3]。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认同这一职业能力的分类[4]。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高等职业学校在编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中,引入了这种职业能力的分类体系。显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应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有关课程、实践教学等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注意到了一些职业能力,并且采取了許多教学方式加以培养,如开设思想政治、法律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还有一些职业能力没有被认识到,因此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培养。
在从事长时间高职教育的培养过程中,笔者逐步探索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范畴,既根据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学生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阅读赏析能力、交往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汽车驾驶能力这七项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以上七项能力。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弥补了一般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对学生毕业后就业、工作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现代化企业正在由多层次领导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少层次的扁平化管理方式,不是强调过细的分工,而是强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采用灵活的小组工作方式。过去劳动者主要是接受上一级领导的指令实施工作,而现在则要接受多方面的信息,与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进行工作,因此需要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中的阅读赏析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审美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对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行业、企业正在走出国门的形式,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扩大了学生就业的工作范围;具备了汽车驾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优势;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也是学生实现理想的必要能力。所以,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导”办学理念的有力措施。
针对学生这七项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这职业能力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课外活动时间或周末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开课讲授。如,礼仪讲座,音乐、美术欣赏,中外文学鉴赏等等,鼓励有条件的专兼职教师、专家教授积极参与讲授。图书馆和各学院要精心组织广大学生充分利用“蔚秀报告厅”和其他网络资源,使“职业能力”培养工作更加丰富多彩。
二、在校园里和高校之间参加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各高校联合举办书画展、参加语委组织的普通话测试等工作。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参加各种技能比赛,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取长补短,找出差距,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辅导老师在辅导学生参赛过程中教学相长,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要抓住一切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培养学生,锻炼教师。比如参加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计算机汉字录入大赛等。各高校也可以自行举办汽车驾驶能力大赛、诵读大赛、书画大赛等相关技能比赛。
四、制定完善可行、操作性强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可将这七项职业能力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类。根据专业的特点规定每个专业一到二项是必修部分,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等专业学生选择汽车驾驶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为必修内容分,而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选择阅读赏析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必修内容,其余各项能力为选修。选修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
五、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各高校可以成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办公室,专人负责学生这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毕业时,由学校颁发“职业能力合格证书”,记载每项能力合格情况。具体各项职业能力的考核可以参照如下方式:
(一)创新创业能力
指定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参加校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者。
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与创业活动,进行创业实践者。
3.撰写创业设计方案或营销策划书等成绩合格者。
(二)阅读赏析能力
指定选修阅读赏析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每学年至少阅读1—2部经典名著,并写出比较深刻的读书心得者。
2.在读期间,在校级(含校级)以上刊物发表阅读赏析文章者。
(三)交往沟通能力
获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关系学、口才与演讲、商务谈判、形体训练等选修课程及格者。
2.在辯论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中获奖者。
3.在校期间经常参加企业的营销活动并得到企业认可者。
(四)信息处理能力
指定选修计算机应用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者。
2.在校级以上信息处理大赛中获奖者。
3.在计算机相关软件应用擅长并考试优秀者。
(五)外语应用能力
指定选修外语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参加校级以上外语演讲、朗诵大赛等活动并获奖者。
2.非英语专业参加全国英语CET-4考试300分以上者。
3.英语专业参加全国英语CET-4考试400分以上者。
4.在校期间英语考试平均分在80以上者。
(六)艺术欣赏能力
指定选修艺术类课程达到及格以上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视为合格。
1.汉字书写规范工整,书法作业优良者。
2.在校级以上书画大赛中获奖者。
3.在校级以上音乐、舞蹈、艺术表演等项大赛中获奖者。
(七)汽车驾驶能力
汽车驾驶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驾驶技能考核及格并考取汽车驾驶证者。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的形式下,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职业能力教育必须真正进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系统。当然,职业能力不只是文中提到的七项,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进行总结实施,最终目的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以此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三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20.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7.
[4]石伟平.《职业教育原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