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影响分析
2014-04-29雷璇罗雪涛王新荣
雷璇 罗雪涛 王新荣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随机选取在独山子文馨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婚姻辅导并愿意接受调查的56对中青年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接受為期的6个月的心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作婚姻质量问卷(Olson)调查。结果 干预前后结果对比分析显示,Enrich总分、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系统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
石油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其大部分企业都是生产型企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也是危险性较大和职业危害因素较多的行业[1]。大部分员工长期处于单调、重复、机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容易产生不良工作情绪,并产生众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与家庭的情感分离状态[2]。
婚姻关系是人一生中最长久和最稳定的人际关系,美好和谐的婚姻生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和人生幸福的源泉[3]。婚姻质量是评价个体婚姻好坏的主要指标,婚姻质量的好坏直接、间接地影响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影响着婚姻个体的身心健康[4]。因而,如何提高石化企业员工婚姻质量,模塑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倡导和谐成熟的婚姻生活,已经成为摆在石化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选取在独山子文馨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心理辅导并愿意接受调查的56对中青年夫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既往无精神病史和严重疾病史,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入选中青年夫妇56对,年龄23~45(30.65±4.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1﹪), 高中或中专28例(26﹪),大专45例(41﹪),本科及以上35例(32﹪)。初婚51对(91﹪)、再婚5对(9﹪)。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心理干预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追踪式前瞻性研究。所有受试对象均于入组时接受婚姻质量问卷(Olson)调查,并接受为期6个月的系统化婚姻家庭心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调查所有受试对象婚姻质量状况,并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
1.2.2 心理干预方法
受试对象入组后均接受关于婚姻期待、沟通技巧、夫妻角色和生育心理方面的系统式家庭心理干预,干预过程主要采用“夫妻集体心理教育、家庭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治疗”三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夫妻集体心理教育是以团体的形式每次至少8人参加的关于婚姻、家庭和生育的心理健康治疗及讲座;家庭心理咨询是指夫妻二人共同参与的或多对夫妻共同参与的关于婚姻、家庭和生育心理的咨询、辅导与训练;个体心理治疗是指对一对夫妻分开进行心理干预。
辅导者是2名资深心理工作者,干预的整个阶段由这2位心理治疗师带领咨询师进行干预指导。由于研究对象难以集中,本研究在干预的早期和中间阶段把集体心理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与训练放在一起。干预过程约 8~10次,每次干预时间约 90~120 min。
1.2.2 测评工具
0LSON婚姻质量问卷(简称ENRICH)[5]:该量表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0LSON教授编制。据李凌江1993年翻译本,该问卷共含124个条目。内容包括过分理想化、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的方式、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性生活、子女和婚姻、与亲友的关系、角色平等性及信仰一致性共12个因子。每一条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1~5)。ENRICH统计指标主要为总分和因子分,评分高提示婚姻质量好。问卷条目内部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为0.74,重测信度为0.87[6]。该量表在本次研究中各因子内部一致性在0.583到0.772之间,全量表的内部alpha系数为0.849。
1.3 统计学处理
逐一审核回收的调查问卷,去掉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使用SPSS16.0软件系统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减少人为的数据录入错误,经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检验水准α=0 .05
2.结果
2.1 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状况与美国常模的比较
将56对中青年夫妇接受系统心理干预前所测婚姻质量结果与美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3.1 56对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与美国常模比较分析
Olson婚姻质量问卷能从婚姻的多个层面全面评价个体的婚姻质量[7],在国内应用广泛,但在我国缺乏常模。既往多数研究表明我国公民的婚姻质量在多数维度上低于美国常模,可能是由于社会的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化传统习俗不同,婚姻质量的内涵和标准有所不同而造成[8-9]。本研究中,56对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状况整体低于美国常模,尤其在婚姻满意度、性格相容性、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业余活动、子女与婚姻、角色平等七个因子明显低于美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Olson婚姻质量问卷缺乏中国常模,但此问卷曾在1428例中国已婚夫妇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性生活等因子得分与美国常模相似[10]。因此,本研究低于美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的七个因子中,只有婚姻满意度和夫妻交流的差异可以充分表明,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石化企业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状况在国内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通过咨询与访谈得知,妻子相对丈夫更明显对于婚姻满意度和夫妻交流评价较低。由于部分油田普通技术工人的工作地点通常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大沙漠,白天在外工作,有的需工作一周或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回到家中,这类石化工人的妻子对于婚姻的满意度和夫妻交流的不满情绪尤其突出。她们表示,不满意夫妻间表达感情的方式,觉得配偶不理解自己,期望丈夫更愿意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并更多陪伴自己。个别妻子表示,不喜欢配偶的性格和个人习惯。此结果与张锦涛[11]概括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张锦涛研究表明,丈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总体上好于妻子感知到的婚姻质量。
3.2 心理干預对婚姻质量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为期6个月的系统心理干预后,56对石化城市中青年夫妇婚姻质量状况较干预前有所改善,尤其在婚姻满意度、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式及Enrich总分等方面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系统的心理干预过程主要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咨询、个体心理治疗”三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
3.2.1 集体心理治疗对于婚姻质量的影响分析
夫妻集体心理治疗是以集体心理治疗为基础,将集体心理治疗技术应用于婚姻治疗领域,利用集体间的互相影响、启发、诱导和帮助,促进夫妻对自己问题的领悟和自我理解,从而改善婚姻关系的一种方法[12]。本次研究主要是以团体的形式每次至少8人参加的关于婚姻和生育的心理健康治疗及讲座。按既定计划团体婚姻辅导每对夫妻一个月参加一次团体,每对夫妻安排6次。分组进行,每次安排3对到6对夫妻一组。在干预过程中夫妻双方在专家指导下加深了相互了解,理清了双方的婚姻动机,对彼此的价值观、个性特征、角色期待、家庭背景、沟通模式、养育观念等诸方面进行了融合度辅导,那些导致婚姻质量下降的因素在受试对象中出现明显的改观,研究数据也显示出明显的改变,表明心理干预有利于婚姻质量的提高和个体幸福感的增强。
3.2.2 家庭心理咨询对于婚姻质量的影响分析
家庭心理咨询是指夫妻二人共同参与的或多对夫妻共同参与的关于婚姻和生育心理的咨询、辅导与训练。家庭治疗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事人行为的新架构, 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的内在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 更多地把人及其关注点放在整个家庭的运作中去了解并治疗[13]。具体到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夫妻情感集中疗法对研究对象实施心理干预。夫妻情感集中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y-EFT)[14]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夫妻治疗方法,它重视夫妻之间的内心情感反应和双方的沟通及交流方式,把夫妻间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作为治疗的目标,逐渐改变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其向这亲近和回应的方向改进。重塑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模式,使夫妻关系趋于安全和稳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经过为期6个月每月一次的夫妻情感集中疗法后,婚姻质量中夫妻交流、解决冲突方面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3 个体心理治疗对于婚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个体心理治疗是指对一对夫妻分开进行心理干预。本次研究中,在心理干预的后期阶段针对个别在团体婚姻辅导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较严重的夫妻安排了一对一的夫妻咨询,采用认知疗法加沙盘游戏治疗结合方式,共干预了19对夫妻。
“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15]。认知疗法主要着眼点,放在个体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强调不现实的期望和归因方式对婚姻不幸的影响作用。一对一的婚姻咨询帮助夫妻认识到双方存在的不现实的期望和标准,帮助夫妻理解非理性观念可能引起的破坏,引导他们形成更明确和灵活的看法。比如引导油田工人的妻子认识到自己对于丈夫在家陪伴自己,以及更多承担家庭照顾责任的不现实期待。结合沙盘游戏治疗,认知疗法在本研究个体心理咨询中发挥了理想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对象在婚姻满意度和婚姻质量总体状况上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晓络,段世民,王树勇. 石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 [J]. 石油政工研究. 2011 (06):36-38.
[2] 廖达伟,赵盛,任晓敏等. 石化企业输油泵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性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2):1049.
[3] 周红伟.青年女医生的婚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13,21(6):874-875.
[4] Gienn ND. The contribution of marital happiness to global happiness[J]. J Marriage Fam. 1981, 43: 161-16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30-223-226.
[6] 李凌江,杨德森.婚姻质量问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13-120.
[7] Karney BR, Bradburg TN.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9, 118(1):3-34.
[8] 吴颖,杨艳,潘颖丽.子宫切除患者婚姻质量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6, 21(12):15-16.
[9] 王玲.653对中年夫妻婚姻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7,6(3):210-212.
[10] 李凌江,杨得森.生活事件、家庭行为方式与婚姻稳定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56-261.
[11] 张锦涛,方晓义,戴丽琼.夫妻沟通模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 02):54-55.
[12] 约翰.W·雅各布(美).婚姻问题诊疗所[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13] Jan S. Greenberg, Kraig J. Knudsen, Kelly A. Aschbrenner. Prosocial family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 [J]. Psychiatric Services, 2006, 57(12):1771-1777.
[14] Jennifer Fitzgerald, James Thomas. A Report: Couples with Medical Conditions, Attach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Evidence for Emotionally-Focused Couples Therapy [J]. Contemporary Family Therapy, 2012,34(2):277-281.
[15] Pier J. M. Prins, Thomas H. Ollendick. Cognitive Change and Enhanced Coping: Missing Mediational Links in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Anxiety-Disordered Children[J].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003, 6(2): 8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