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内节育器与子宫异常出血

2014-04-29吕东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相关性

吕东丽

【摘 要】目的:探讨子宫异常出血与宫内节育器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IUD放置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与同期收治的IUD放置后子宫无异常出血50例及无IUD放置子宫异常出血50例患者作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10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43例,占43%;子宫内膜癌2例,占2%;IUD移位且有子宫内膜炎并发23例,占23%;子宫内膜息肉4例,占4%;IUD移位18例,占18%;黏膜下肌瘤7例,占7%,子宫内膜增殖症3例,占3%。观察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66%(6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放置IUD子宫出血者内膜炎发生率20%(10/5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UD放置无子宫出血者IUD形状均以圆形为主。结论:针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引发子宫异常出血因素,行定期妇科检查具有十分必要性,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子宫异常出血;相关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68-01

我国妇女长效避孕方式中,宫内节育器(IUD)为最常用之一,具可逆、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优点,妇女有较高依从性。但约52.6%放置IUD妇女有程度不等的副反应发生,以子宫异常出血最为常见,分析子宫异常出血与宫内节育器放置的相关性,是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的关键[1]。本次选择IUD放置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观察组,与IUD放置后无异常出血及IUD未放置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临床情况,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观察组100例为IUD放置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年龄20-69岁,平均(35.9±27.6)岁,绝经后11例,置IUD时间6个月-30年。对照组分别为IUD放置后子宫无异常出血及IUD未放置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各50例,年龄21-70岁,平均(35.8±27.9)岁,绝经10例,其中放置IUD患者置器时间为6个月-29年。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两组均无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红蛋白异常,在年龄、是否绝经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在2%利多卡因作用下,行宫颈表面麻醉。膨宫液由庆大霉素8万U+10%葡萄糖500ml制成,膨宫压力设置为16-24kPa,宫内压力维持由自动电动控制加压膨宫装置完成,针对疑似恶性肿瘤患者,可将压力调低至13-16kPa。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观察组选取10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炎43例,占43%;子宫内膜癌2例,占2%;IUD移位且有子宫内膜炎并发23例,占23%;子宫内膜息肉4例,占4%;IUD移位18例,占18%;黏膜下肌瘤7例,占7%,子宫内膜增殖症3例,占3%,与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和镜下诊断结果符合。

2.2 子宫内膜炎与IUD放置子宫出血相关性 观察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66%(6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放置IUD子宫出血者内膜炎发生率20%(10/50),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IUD形状与子宫异常出血相关性 观察组与对照组IUD放置无子宫出血者IUD形状均以圆形为主,分别为66%(66/100)和62%(31/30),另外对照组T型IUD引发出血比例为24%(12/50),明显高于观察组T型2%(1/50),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宫内节育器具一定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妇女易于接受,目前在我国为育龄妇女避孕的主要手段。但受多种因素影响,IUD放置易引发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以子宫异常出血最为常见。而实际上,部分患者出血原因与IUD放置无明显关联。据有关研究表明,刮宫技术优良者,刮宫面积也仅达70%-80%内膜面积,不可避免在某些情况下有误诊或漏诊情况发生。本次加强病理检查,使确诊率明显提高,减少了盲目操作引发的不良事件[2]。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炎为IUD放置后子宫异常出血原因,子宫内膜镜下可见局限性出血,局部因IUD压迫而出血、水肿甚至溃疡。其发生机理可能与放置IUD后,子宫内膜有创面产生,为支原体或细菌生长提供了条件,引发慢性炎症。别外,IUD对子宫内膜造成机械性刺激,进而引发损伤,局部因纤溶酶原激活剂释放而出血凝血障碍,引发出血事件。故IUD放置后有异常出血情况发生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制定止血方案适当应用[3]。另外,多数IUD放置后异常出血病例因IUD移位引起,与IUD型号不符合宫腔、IUD偏位、下移甚至嵌顿、变形相关。本次以圆形IUD引发的出血最多,部分T型IUD尾丝检查示在宫颈外,除月经期、性交后细菌易沿其上行诱发感染外,置器时间较长,发生老损脱落,后入宫内,性生活或宫缩刺激,诱导IUD嵌顿或变形,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进而引发出血。

综上,针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引发子宫异常出血因素,行定期妇科检查具有十分必要性,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凤葵,李素春.宫内节育器机械性损伤因素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706-3707.

[2] Celen S,Sucak A,Yildi Y,et al.Immediate postplacental insertion of an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during cesarean section[J].Contraception,2011,84(3):240-243.

[3] 闫丽华,孙涛,宋永昌,等.宫内节育器与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48-649.

猜你喜欢

宫内节育器相关性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宫内节育器取出后继发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探讨
戊酸雌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放置宫内节育器并发症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