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探讨

2016-08-03陈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陈冰

【摘要】 目的 探析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1221例需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经产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 随机放置三种宫内节育器, 统计置器 1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221例育龄妇女中, 14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63%, 主要集中在术后 3个月内, 以月经异常中的月经量明显增多为主。其中不良反应发生年龄集中在 20~29岁 (11.27%);节育器类型以 TCu220C 宫内节育器多发 (9.86%);子宫位置以后屈位多发 (34.51%);放置时间以哺乳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3.38%);重度劳动强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11.27%);术后休息时间 <3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9.15%), 放置次数>1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1.27%), 术后同房时间 <15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2.3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宫内节育器形状、术后劳动强度、放置时间以及子宫位置为宫内节育器放置妇女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论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是服务对象的年龄、子宫位置、术后劳动强度、置器时间等。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93

宫内节育器是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器具, 是我国临床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避孕方式, 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逆性与有效性[1-5]。健康育龄人群长期应用避孕药在预防和控制妊娠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应的风险。将本站 1221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以统计分析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 3~8月来本站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经产育龄妇女 1221例作为研究对象, 自愿参与课题研究并承诺坚持 1年 4次的随访观察, 年龄 20~45岁, 平均年龄(30.0±5.0)岁;包括宫内节育器初次使用、继续使用和再次使用者。

1. 2 方法 在放置 宫内节育器前, 统一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计划生育学分册》规范标准[3]进行医学筛查, 通过病史询问, 了解月经情况、婚育史、既往避孕史以及既往病史等;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妇科检查、血色素测定和白带常规检查, B超检查, 排除 宫内节育器使用的禁忌证。同时填写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和签定置器手术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准入条件的 1221例已婚育龄妇女随机放置 TCu220C 宫内节育器 642例、元宫铜 300 宫内节育器 302例、MCu375 宫内节育器 277例;放置时间:400例哺乳期, 88例人工流产术后, 733例月经后;子宫位置:220例水平位, 281例后位, 355例前位, 110例前屈位与 255例后屈位。并 由本站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统一规范操作置器。研究对象一旦成功放置宫内节育器, 就进入随访阶段。随访调查内容涵盖患者的月经史、孕产史、宫内节育器类型、材料、形状、劳动强度、休息时间、同房时间、年龄、宫内节育器放置时间、子宫位置、放置例次数、宫内节育器取出和续用情况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1221例育龄妇女中, 14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 主要集中在术后 3个月内。见表1。

2. 2 放置宫内节育器142例出现不良反应妇女中, 其中不良反应发生年龄集中在 20~29岁, 发生率为 11.27%(16/142);节育器类型以 TCu220C 宫内节育器多发, 发生率为 9.86%(14/142);子宫位置以后屈位多发, 发生率为 34.51%(49/142);放置时间以哺乳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 13.38%(19/142);重度劳动强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为 11.27%(16/142);术后休息时间 <3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 9.15%(13/142), 放置次数>1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 11.27%(16/142), 术后同房时间 <15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为32.39%(46/142)。

2. 3 宫内节育器放置妇女不良反应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患者年龄、宫内节育器形状、术后劳动强度、放置时间以及子宫位置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年龄的SE、 Wold、B、OR值 (95% CI)分别为 0.385、3.221、0.543、1.339(1.177, 3.563)(P<0.05);宫内节育器形状分别为 0.146、3.286、0.577、3.177(1.132, 7.409)(P<0.05);术后劳动强度分别为0.450、3.132、0.573、1.762(1.153, 3.663)(P<0.05);放置时间分别为0.153、3.580、0.343、2.095(1.132, 5.312)(P<0.05);子宫位置分别为0.332、2.795、0.521、1.698(1.196, 3.523)(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育观有了较大改变, 避孕药在育龄妇女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宫内节育器放置为我国常使用的一种避孕方式, 放置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可逆的长效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是置入人体进行妊娠控制的医疗器械, 也可能发生不良事件[6-10]。月经异常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 其次为宫内节育器下移, 再次之为腰腹疼痛、带器妊娠、宫内节育器脱落。月经异常多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点滴出血、不规则出血等。宫内节育器作为一种异物, 对局部子宫内膜组织直接产生刺激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达到阻碍和干扰受精卵着床及发育而最终达到避孕的目的[11-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1221例育龄妇女中, 142例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63%, 主要集中在术后 3个月内, 以月经异常中的月经量明显增多为主。其中不良反应发生年龄集中在 20~29岁(11.27%);节育器类型以 TCu220C 宫内节育器多发 (9.86%);子宫位置以后屈位多发 (34.51%);放置时间以哺乳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3.38%);重度劳动强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11.27%);术后休息时间 <3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9.15%), 放置次数>1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1.27%), 术后同房时间 <15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2.39%)。宫内节育器放置妇女不良反应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患者年龄、宫内节育器形状、术后劳动强度、放置时间以及子宫位置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年龄的 SE、Wold、B、OR值(95% CI)分别为 0.385、3.221、0.543、1.339(1.177, 3.563)(P<0.05);宫内节育器形状分别为 0.146、3.286、0.577、3.177(1.132, 7.409)(P<0.05);术后劳动强度分别为0.450、3.132、0.573、1.762(1.153, 3.663)(P<0.05);放置时间分别为0.153、3.580、0.343、2.095(1.132, 5.312)(P<0.05);子宫位置分别为0.332、2.795、0.521、1.698(1.196, 3.523)(P<0.05)。

综上所述, 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影响因素以服务对象的年龄、子宫位置、置器时间、术后劳动强度、宫内节育器形状等为主, 因此使用 宫内节育器前对育龄妇女进行完善的健康宣教, 提供心理疏导和良好的咨询服务, 置器后对其进行规范地定期随访,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瑛, 王兰明, 张世琨 . 避孕药具不良事件监测与防治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3.

[2] 刘娜. 四种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调查. 哈尔滨医药, 2011, 31(1):33-34.

[3] 王兰, 杨翠 . 三种含铜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9):22-23.

[4] 黄江涛, 廖伟英, 王奇玲, 等. 3种含铜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0):1508-1511.

[5] 洪玉珍, 黄江涛. 宫内节育器不良停用的影响因素. 广东医学, 2013, 34(11):1750-1752.

[6] 张敏, 周健, 李瑛. 宫内节育器异位影响因素的分析.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12, 31(4):284-287.

[7] 刘江坤, 周瑞争, 张素芝, 等. 河北省12775例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8):1226-1229.

[8] 向涛, 彭飞蝶, 李瑞冰, 等. 宫内节育器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0(1):7-8.

[9] 陈彩琼, 冉小钗. 影响宫内节育器放置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8):1189-1191.

[10] 袁琼. 术前咨询对妇女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1(11):1800-1801.

[11] 邓玉兰, 鹏红, 肖娟, 等. 不同含铜宫内节育器的治疗价值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412-413.

[12] 刘文霞, 梁莉萍, 吴舒慧, 等.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在宫内节育器临床应用探讨. 实用预防医学, 2014, 21(5):579-581.

[13] 李晓焱. 宫内节育器移位嵌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安徽医学, 2014(2):192-194.

[14] 拉提帕·德力木哈买提, 古丽娜尔·黑扎希. 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9):75-76.

[15] 麦小珊, 朱少萍, 梁小萍. 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月经异常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中外医疗, 2013, 32(22):54-56.

[收稿日期:2016-03-07]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