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4-04-29张俊英
张俊英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重要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就高,就能孜孜不倦地学习、探讨和创造。由此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收获,就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兴趣 提高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法布尔也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可以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得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在知识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探索科学的乐趣,激发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热情。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兴趣的的幾点浅见。
一、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本学科,实践性强、学生参与程度高,而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恰恰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特别是物理课堂上的实验部分,学生通过自己亲手做实验,找规律,最终得出科学的物理结论,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都很重要。
不同类型的实验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演示实验应当突出简单、明了、启发性好,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学生分组实验应当突出实验原理、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使学生养成动手习惯和增强学习兴趣;学生小实验应当突出趣味性,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求知欲也会更强,真正达到玩物益智的目的。
结合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讲课时,要把生活中的事例作为导入课程的切入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创造条件,尽量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分析、归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度,使学生能够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一方面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会掌握得更扎实。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是死的,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才能升华为能力。我们传统的物理课堂,很多教师因为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吸收的环节,导致了很多学生上课虽然能够听得懂,能够听明白,但是一到灵活运用的环节就出错,原因就是因为教学过程太死,缺乏灵活性,束缚了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都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把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学生不了解的问题提升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汲取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强烈的问题情境,这对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展开教学,有意识地创设物理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教师举的例子最好是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既能够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进而重视学习对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实用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创设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要求。此外,还应根据中学生“少年多志”的特点,通过介绍物理学史,介绍国内外科学技术新成果、科学研究信息,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引向志趣。
三、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这些都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教师通过改善教学态度,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架起师生之间的教育桥梁。物理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学生才会对物理课感兴趣,才会积极参加物理教学活动并奋发学好物理。中学阶段的学生最需要教师感情上的同情和关怀,最讨厌教师的偏心。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喜欢哪位教师就爱上哪位教师的课。学生喜欢的教师人格特征为:热情、知识丰富、友好、富有启发、有趣。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尊重学生,当学生向教师问问题时,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态度要温和。教师能亲近学生,时刻关心他们的成长,这样学生才会和教师交朋友,学生才会信赖和爱戴教师,更真诚地听从教师的教诲。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按照兴趣发展的一般规律:有趣——乐趣——志趣。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培养。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