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人文价值正确对待差异
2014-04-29陈梅华
陈梅华
摘要: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他们在思维、能力、个性上面均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双赢。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差异;正确对待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9-1
“人文”数学是新课标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新课标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教师,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因材施教为教育手段,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创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正确对待学生的思维差异
教师只有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才能在教学中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自由、独立、有尊严的人,接纳、理解和宽容地看待学生的一切言行,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思路和答案。对于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加以补充,不合常理的问题要给予呵护,促使学生敢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与学生讨论。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师问:“抛一枚硬币,落地后朝上的可能性有()。”学生齐声答12。这时,一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说:“应该是13,因为硬币还有可能刚好竖着,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我先表扬了他的勇于发言,再用机智幽默的回答,化解了他心中的疑问。这样的处理能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对话的和谐课堂,凸显了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学生思维差异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在一瞬间获得灵感,提出一些老师始料未及的问题。当这些问题不期而至时,教师应给予关注,正确对待学生的思维差异,和学生一起感受这种创造性的火花。记得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讨论交流后,突然一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四年一闰呢?”本来这个问题不属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完全可以找个理由搪塞过去。但我没有敷衍学生,而是从“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情况作了详细的讲解。通过教师的回答,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
二、要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正确对待学生的能力差异
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和自身的思维能力的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现有的基础,将学生进行归类和分层,尽量引导学生自由成长,不能勉强学生“齐步走”。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并激发他们的潜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能力差异,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例如:我在布置了“25×36=?”这题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提出了完成这题的不同目标:(1)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2)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3)你能编出一道这种类型的习题吗?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完成。这样的分层设计,促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知,让他们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对我们教师来说,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财富,也是教学的资源。正是有了这样的差异,才使我们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但也让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起来。
三、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准确、得体的课堂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敢挑战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着极大的意义。
其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学生发展的关键。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除了要目的明确、重心明了、内容优化外,还要注重评价语言的精当性。教师要学会运用巧妙、机智的赏识性评价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中肯的表扬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例如:有次上课时,一位学生重复了前一位同学的回答,其他同学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我猜,你一定觉得他说的方法很重要,你再强调一次,是吧?”这样很自然地化解了这名同学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除了有声语言的评价,适当的肢体语言,也能起到评价学生的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差异,促使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我们要把关注和欣赏洒向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耐心和信心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找到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情感、智慧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冬莲.让情感与智慧共生.小学教学参考,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