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思考

2014-04-29林赢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趋势

林赢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众多成果的研究角度各异、重点不同。本研究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微观与宏观模式,并分析该模式的本土化和发展性趋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趋势

随着心理学科的繁荣发展,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先天基础薄弱,加上之前认识上的一些误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模式方面,学界虽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和研究,但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成果上,缺乏预测性和解释性的研究。本文将以此为重点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构、活动形式中相对规范、稳定的标准样式,是在一定的心理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心理过程及组织形式做出特征鲜明的简要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目标定向、促进其教育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缺少正确模式的指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事倍功半,因此,许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和不同的理论角度提出了多种模式。

第一,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某个切入点或影响因素入手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阎秀丽等人提出了“基于家庭合作互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应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第二,基于具体工作过程和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研究者从实践性角度概括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前此类研究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的大多数。如欧渊博提出的“一三五”模式则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建设、工作平台建设和五项具体工作内容。詹文理等提出的“三二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师资配置、不同心理咨询与教育方式的结合,注重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培训。

第三,以心理问题处理和危机干预为核心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许多研究人员以此为出发点总结出心理问题处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葛宝岳提出了侧重于心理问题排查、预警、疏导的网络型教育模式;冯春等提出的DPI模式则强调了心理发展的界定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第四,借鉴某些心理理论或模型建构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用以指导现实工作。学者胡凯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理一心理一伦理一社会”模式;姜峰等人提出了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强调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存在问题

多种迅速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有同有异,受体制和从业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化。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实际工作的描述,如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可以开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工作。许多研究者把开展工作的一些手段称为模式,混淆了模式与手段的概念,未能区分出模式是一种成熟化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而手段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方法。

(二)封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围绕学校、系、班级及宿舍展开,从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呈现出封闭式的特点,现有模式忽略了心理影响因素的开放性和心理问题来源的时间持续性与复杂性,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于家庭、社区、医院、专业心理教育机构之外。

(三)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上遵循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咨询的线路上,一方面,缺乏理论模式指导下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的体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事后补救阶段,重视诊断治疗、事后干预和单个咨询,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教育。

三、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纵观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区别在于出发点和侧重点的不同,都只是截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阶段来应对现实状况。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由个体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主要出现了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整合模式。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及心理学模式都注重部分有心理问题人群的测量、矫正、治疗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教育学模式则针对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医学一社会学一教育学一心理学”模式既重视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又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重视学校氛围、学校政策制定、教师对学生援助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四个内容间互为补充,共同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由关注个体发展到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上述各种模式从微观层面建构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未涉及宏观层面的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从宏观的资源利用方面来看,出现过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学校社会合作模式和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整合模式,学校家庭合作模式的侧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社会合作模式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一家庭一社会整合模式集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为一体,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整合模式纳入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全部因素,在动态化的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与学校、心理机构、家庭及人际关系结合起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本土性。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均来源于西方,因此,杨国枢等许多心理学家主张加强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充分考虑本土的文化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对民众与研究者的影响。所谓本土化就是以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对西方心理学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并成为本土心理学一部分的过程。仲稳山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国外引进的心理健康理论与技术进行必要的转化和替换,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发展性。遵循发展性原则有助于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工作目标、工作范围、工作途径,体现出人性化,使研究领域、内容及方法更加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在1984年就提出:‘心理教育强调发展的模式,其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努力帮助辅导对象扫除正常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心理预防和危机事件处理为核心,缺少更为广阔的眼光和措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停滞不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趋势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永续债券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