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生活化
2014-04-29赵兴
赵兴
摘 要: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植根于现实生活基础之上,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进行,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参与活动,同时将语文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内化为孩子们作为生活主体的主观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实用的生活知识,提升了孩子的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观察生活;回归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上没有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语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而语文教学又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语文教材源于生活,因而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点点滴滴的联系,让课堂教学植根于生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去生活,改造生活、学会生活、懂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访一访
教材的一些文章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都有一定的距离,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认识都带来一定难度,即使强行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偏差。教材中还有一些文章本身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但这些素材孩子又熟悉到了熟视无睹所以知之甚少的程度,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现象,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开阔视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生活现象与事物,同时强化了语言的训练。
2.再现生活,演一演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文章都是以语言文字来表现生活中的信息的,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就是把文字信息在大脑中再现成生活表象或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而获得主观的感受,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生活化教学是基于生活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只有在最有效的情境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对于那些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接受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借助媒体再现课文中的情境,讓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能较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例如,在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时,可以组织学生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孩子专程前来中国探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孩子们积极主动的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创新能力、想象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3.体验生活,学一学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的滋味应该亲自去尝一尝。”同样,对课文教学的感悟也是这样。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因而我们要主动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通过努力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立体空间,让孩子走进来,参与进来,让学生感觉好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孩子们会很容易理解文章思想,主动去感悟,去体验,从而加深了学习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习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县归仁中心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