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朗诵与背诵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2014-04-29雷恩华
雷恩华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朗诵与背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说话”;能力;知识;陶冶情操
有这样一则轶闻:讲的是某大学有一位西语教师,对大文豪莎士比亚很有研究,堪称权威。一次给学生开讲莎翁专题,上课铃响后大学生正襟危坐,引颈一领教诲。洋教授走上讲台,拿起教材,随即极富感情地朗诵起来,读完后问大家“懂了吗?”众皆茫然,答曰:“没懂!”于是教师再读。读完后又问“懂了吗?”凡是者三,学生回答懂了。洋教授即宣布下课。乍听不以为然,浅笑置之;细咀嚼颇有深意。朗诵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至伟奇功。何止洋教授如此重视,古代老私塾先生尤其深谙此道,学生上学,即读且背,到一定时候方才开讲。鲁迅幼时从寿吾镜先生读书,年底对课,不也要背到一尺来厚的“书”吗!
叶圣陶先生曾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课之目的惟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及讲读之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我则认为语文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那么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背诵,究竟有哪些“至伟”之“功”呢?
一、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人也许会说,芸芸众生,谁不会说话。但能说话并不等于会说话,只有不卑不亢、条理清晰、简洁明快、侃侃而谈,那才叫会说话!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语文课的读书就是最有效的锻炼。多读多背,思维才敏捷;多读多背,表达才流利;多读多背,语言才风趣。
二、朗读与背诵是吸取知识、充实知识的有效手段
各门学科都在指导学生吸收知识,但唯独语文课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知识的积累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过程。知识的构成应是精与博的结合。而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既能使学生善于吸取其中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又要广泛涉猎,扩大其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不管什么课,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强调上课前先预习,这实际上就是读的过程,在读中获得第一印象,在读中解难释疑,从而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三、加强朗读与背诵教学
对于陶冶情操,增强辨别是非美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观众花钱买票进影院看电影,没有谁是抱着“受教育”的明确目的的。然而随着剧情演进,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观众自会或一洒清泪,或开心一笑,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受到感染,在娱乐中受了影响,进而受到真善美的陶冶洗礼。朗读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优秀的文学读物和社会科学读物,具有塑造人格的伟大力量,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往往给人以动力,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道理,对青少年学生尤其是这样,这已被无数事实所证明。有声的朗读和背诵常常能激起读者和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收到感化人、教育人的功效。
四、朗读和背诵,对于掌握语言技巧,提高语言艺术和写作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中大凡作文写得好的,无一例外都是读书若渴、且阅读量大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是毋庸置疑的。朗读、背诵的文章多了,能使我们看到前人的语言表达技巧都凝结在他們的著作中,而且知道书面语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允许人们反复推敲玩味。因此朗读和背诵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最重要的途径。著名作家高晓声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初始动笔,多为模仿之作。”这充分说明读对写的影响。
当然读书的至伟奇功,还有很多。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虽然近些年改革教法取得不少成绩,但总觉得飘洒有余,沉稳不足。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与背诵势在必行。语文教学中不重视朗读和背诵的现状再也不能听之任之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舒兰市法特中心小学)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