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课间文化资源的开发
2014-04-29苏玉珍
苏玉珍
摘 要:课间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通力合作,需要校领导引领全体教师把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与构建快乐校园结合起来。
关键词:课间文化;语文教师;开发和利用
毋庸置疑,课间文化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需要多学科教师的介入,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与渗透,需要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是课间文化的热情关注者和先行开发者。探究学科知识与课间文化的结合点,将学科的内容转化为充满情趣的课间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互动与情感的交流,创生出鲜活而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间文化作品。而在课间文化课程的开发中语文学科无疑承担着主导作用。
一、课间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语文教师的参与
审视我们当前的课间文化,还缺乏教师的参与,缺乏学科的渗透,缺少师生互动,课间文化的内容有的甚至缺乏知识品位而有点低级趣味。从学生中间自发生成的这些课间文化,虽然是学生喜欢的,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学生具有高品位的,脱离庸俗的课间朗诵、表演儿歌等,在这中间语文教学至关重要,语文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语文文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学生课间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都是课间文化資源的重要支撑,开发既丰富多彩又富有语感的课间文化资源,也是对语文学习的必然补充和促进。语文教师参与学生的课间文化活动。有利于了解学生的课外语文的学习,有利于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朗诵儿歌等可以探究学生对语文文本的感受和体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曾指出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也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理所应当为学生净化所处的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的文化活动。
二、课间文化的编排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
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文明色彩的“课间文化”大多来自学生的自发生成,常根据影视故事、电视广告等改编而成,其中还包含着舞蹈律动的韵味,折射着追星族的时尚,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课间文化读本的开发需要每位教师的参与,更需要教师融入课间文化之中。教师应是课间文化的关注者、参与者和开发者,留心观察学生的活动,鉴赏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下的生活状态,发现学生感情的丰富与率真,只有走进他们,参与他们的活动,你才会发现孩子特点,才会结合学生原有的课间游戏形式,编创出富有新意,为学生喜闻乐做的词曲、律动。在这方面语文教师应该协调各学科与课间文化的结合,将学科的有关内容转化为充满情趣的课间活动形式。语文教师将文本素材协同体育编排新的动作,会同音乐教师编排新的旋律,也可两科联手,既编唱词又编动作,既有歌伴舞也有舞伴歌,有效融合,浑然一体。从课间活动文本的采集和编排到课间文化文本的掌控和审视都离不开语文教师的参与、引导和协调。
三、课间文化新作品需要语文教师组织实施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读背的内容,我们采取让学生强记的方法效果并不那么好,我发现学生课堂上,在游戏动作的伴随下进行改编,教师借机加以引导,给予适当的点播,使课堂知识向课间文化延伸,利用课间的校园气氛浓郁、活跃,健康、积极、富有时代气息的特征,进行创编,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语文教师将收集来的各种童谣儿歌根据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通过改编、排演,并转化为学生活动。按照新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充分、合理利用一切校内外教育资源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形态。当然校园文化还包括静态的文化,利用课间组织学生画一画美丽的校园,让校园真正走入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心中,走到学生的画中,让这些静态的人文环境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可以对校园景致提出修改性意见;组织学生写雕塑。将自己的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写出优雅风趣的童谣,使孩子们在学、创、编、演、玩中收获文化的熏陶,享受课间文化的快乐。
总之,课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多部门多方面的协调合作,将阅读活动与学生幸福成长相互融合,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消除影视作品中不良文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