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2014-04-29曲岩
曲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10-01
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場对室内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所以我们应顺应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但矛盾的是,我们的教科书却相对于设计的发展滞后几年。为了适应室内设计的发展,我们要在教学上进行改革,那么怎样对室内设计专业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呢?
一、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学校教育不可能包罗万象,但室内设计职业训练必须适应市场变化。所以我们要在教学改革中把握重点寻找关键,但无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怎样改革,室内设计师的基本功训练是相当重要的。比如素描、建筑效果图、三大构成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专业训练;CAD、草图大师、3DMAX+Rary、PHOTOSHOP课程的设置是训练学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脑设计;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理论、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构造等课程的设置是提高学生综合的室内设计能力;学生如果想要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些专业训练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二、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
由于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人擅长手绘,有人擅长电脑绘图,有人思想活跃,有人动手能力强,我应该针对他们自身条件,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了这个目的,同一次作业,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完成方式,例如,关于“办公空间”的设计可以这样安排:对家具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套办公家具;喜欢模型制作的学生可以做一个办公室的沙盘模型;擅长效果图的学生可以画三四张效果图;精通CAD的学生可以出齐一套办公室施工图等等。还有一些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而且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从概念构思到绘图的全部过程,而是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来选择工作。
三、主动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室内设计行业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市场的变化。比如整体厨柜、衣柜产业。在201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室内设计》规划教材中虽然有所提及,但介绍的少之甚少甚至有些内容是错误引导。为了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就应在教学中纠正与增加相应的知识内容。
(一)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厨房空间布局原则及理论”、“家具设计及加工”等相关课程的课时。
(二)在室内设计课上布置类似的厨房厨柜或步入式衣帽间的设计作业,进行课题模拟,依据橱柜公司出图的标准,要求学生出平面、立面、效果图以及相关水电位置图等。
(三)橱柜公司需要设计人员现场给客户演示如何布置厨房和衣柜,这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软件,并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良好技巧,所以要增加相应的橱柜设计专业软件介绍,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设《表达与沟通技巧》课程。
四、逐步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多参观,多实践
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老师不可能完全而及时掌握所有的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为了与市场接轨,学校应当与室内设计公司建立联系,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聘请资深设计师来校讲课,使学生领略设计师的风范。每年各大中城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房地产展销会、建筑及装饰材料展、家具设计展、厨房设备展、卫浴设备展、灯具及电器设备展等,可以倡导学生参观这些展览会,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五、实习与就业挂钩,开拓就业门路
一般来说,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用人单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的人能符合岗位的要求,上岗后就能派上用场,最大限度缩短岗位适应期,从而降低人才使用的成本。所以,学校与用人单位建立互动双赢的合作培养人才的“利益联合体”,是非常有意义的。合作的展开,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前,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教学实习、就业实践的环节上。
实习是毕业生从“学生”向“专业人才”转变的必不可缺的环节,结合室内设计专业就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实习计划,联系、落实实习单位,教师与实习单位密切配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企业和社会的真实情况,实习指导教师多向企业管理者学习,同他们交朋友,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实习,学生一方面做到及时有效地调整和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也向企业和社会充分展示个人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为毕业生的就业开拓一条绿色通道。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教学与市场接轨已是大势所趋。相信有不久的将来,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开创出一个既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又能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