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萧红笔下的人性思考

2014-04-29薛婷婷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萧红人性

薛婷婷

【摘 要】萧红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的辛酸苦痛不是我们所能描绘的,但是她短暂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一部部传世之作,我们透过这些似自传却不是自传的作品窥见已离我们远去的萧红的背影。那些悲伤的、凄凉的、辛酸的人物使我们被深深刺痛,我们在感伤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时,也看到那个年代的人最深刻也最发人深省的人性和萧红对这种人性所持有的态度。本文将主要从作者笔下的人物和自己这两方面展开人性的论述。

【关键词】萧红;人性;阴暗;扭曲

人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性善亦或恶,还是善恶此消彼长,没有人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人性是一种极其抽象的存在,萧红用她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做了一副关于人性的素描画。在她的勾画中我们看到了最底层,看到了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才得以一见的那个边缘地带。

总体看,萧红小说中有关人性的追问主要表现在生死观、生育观以及人的生存的荣辱观三个方面。以下分而述之。

一、生死观

在《生死场》中最触目惊心的是有关女性生存惨状的描写。人对于生死的漠然,对于人生之始与终都是如此的麻木。作者说这里的人们忙着生忙着死,人生一世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形式化的过程,以至于人还没有死透,家里人就急着开始筹备丧事,本人也巴望着自己赶紧死。死在这里没有了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没有了天地两隔的遥远距离,没有了死本身所具有的神圣肃穆。不是说这些人不珍惜生命,只是在那个年代生死已经退化了,就像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得失,他们的一个梦一样,人生的悲哀、欣喜、意义与他们都是无关的了,人生被简单的定义为出生就是奔向死亡的马拉松。人就是麻木的从生到死,在这中间没有追求没有信仰。

萧红写道:“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他们心中的悲哀,也不过是随着当地的风俗的大流逢年过节到坟上去观望一回。……在夜梦中并不梦到什么悲哀或是欣喜的景状,只不过咬着牙,打着哼,一夜夜地就都这样也过去了……”。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对于死亡的敬畏,死亡只是一种生命告一段落的形式,就连祭奠亲人都只不过是随大流,可见如果没有这股大流或许那已逝的亡魂早已是死在前年之前,和当下的人有什么瓜葛呢!死就是死了、完了,没有什么可在意的了,他们就是这样没有敬畏,没有信仰,也没有对已逝之人的悼念,麻木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文中人们對生死的漠视,对于苦难悲惨者的漠视甚至变态的去施虐来获得心理的快感。萧红没有为我们揭示人们对于生死对于苦难的异化,她只是尽力的去书写出来给我们看,这也是其高妙之处。她笔下的人物之所以能够震人心魄并不是她刻画的人物多么的具体可感而是这些人物的真实性,这些真实性是别的作家很少触及的人性底层,这些真实性贵在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出于人性使然而不是一种合乎逻辑或理性或行为规范的约束,因此是最原始最真实最能让人深思的真实人性。从人物的生死观,我们可以洞悉人性一二,或许这些人性,这些我们不愿意触及的认为匪夷所思的人性阴暗面也就是作家良苦用心之处吧!

二、生育观

萧红有过两次生育,可是她却没有成为一位母亲。孩子不再是天使,她自己也似乎将其视为负担,甚至于弥留之际她也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萧红的悲剧来源于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以及萧军的不忠,她的生育过程只是在卸包袱,是没有爱的痛苦机械的肉体苦难形式。或许基于这一点,萧红笔下的女性也都极具悲剧色彩。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是极其弱势的群体。在萧红的笔下随处可见作者将女性的生育与动物的繁殖相等同;对于男性而言,女性不过是生育的机器和泄欲的工具,再无其他;而女性自身也没有任何怨言,温顺地接受,对于别的女性的反抗她们也似乎不为所动,更有甚者嘲讽看热闹。

在《生死场》第六章《刑罚的日子》中,萧红先是描写狗和猪是怎么生孩子的,然后再写人是怎样生孩子的。这样就更加力证了人的生育过程与动物生育过程的性质是等同的。在乡村里,女人没有作为人的尊严,进而女性的生育自然也就是和动物的繁衍生产没有区别。萧红在写作生育时也有意丑化了这一过程,让这个过程变得惊悚可怖。例如文中写到“赤身的女人,一点不能爬动,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的一刻。天渐亮了。恐怖仿佛是僵尸,直伸在家里。”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生育的态度,从后文可知,在这个可怜女人搏命生产之时丈夫竟去喝酒,并且怒骂女人在装死。从作者把难产的女人比作“死尸”我们也能看出这一点,她复原了生育时那种遭人嫌弃的场景。这些生动描写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动物在屋外生,人在炕上生,在乡村人的眼里,并无本质差别,即使因生产而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边生产另一边也在准备葬衣,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个女人的感受。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一种近乎疯狂的人性,子嗣的绵延、妻子的生死,似乎都是无关紧要的。

金枝是一个更加悲惨的人物,她大着肚子还得继续操劳家务,而丈夫明知女人已快生产却只顾自己一时欲念,弃其性命于枉然,妻子于他就是一种泄欲的工具与生产的机器。至于结果是生是死与他是没有关系的吧!乡村的生育观念让我们看到还有一群不是人的人在挣扎着活,认命的死,这种观念是男尊女卑的意识赋予的,是那些淡漠的人性所赋予的。

三、荣辱观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作为人的尊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都是需要人这个集体去推动。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可是试想人将人不当人来看的时候,人作为一个先进的个体但却没有自己的是非对错的标准,指导自己前进的不过就是为了引起某一地域的小小关注甚至近似于哗众取宠,更为可悲的是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有一个小的可怜的动机,就为了这个无关紧要的小动机可以堂而皇之的把人逼上死路也没有人去阻拦一二。

在《萧红小说名篇》中的《手》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拥有一双黑手的女学生王亚明的故事。为了上操,为了学校早操的整齐,可怜的女孩竟把她父亲的手套带来了,结果被校长肆意凌辱。荣辱尊严只是贫苦孩子的奢侈品,作为校长不去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却为了面子凌辱学生,面子可以让人本末倒置,关于所有面子的细枝末节却被无限制的扩大了。王亚明走了,在别人的眼里她注定是一个没有尊严的人,和她有关系的都是耻辱的,表面的光鲜才是值得炫耀的荣耀。而正如小团圆媳妇最后被他们捉弄死了,那滚烫的开水灼热着小团圆媳妇的身体,可是也唤不醒人性丝毫的温暖,扭曲的价值观,肤浅的生活理念,可怖的人性毁灭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那个吃人的时代吧!

萧红,多舛的命运,上天的捉弄,饱受半生白眼冷遇,在最可能死掉的时候她要努力活,她不是无病呻吟,她书写的是她的真实感悟与体会,所以才将作品书写的如此动人心魄,入木三分,对于人性的描摹才这般深刻,她用自己的人生在写作,揭示人性的黑暗但是不否定人性的善的曙光,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境界。她把自己置于所有人之下,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人性的点滴表现,这样的人性深度却不是每个作家或是个人所能直视的。即使到了当下萧红先生的作品也是那么发人深省的。

【参考文献】

[1]萧红.萧红小说名篇[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叶君.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季红真.萧红全传(修订本)[M].现代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萧红人性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功能与人性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