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14-04-29刘博
刘博
【摘 要】语文教学的成败主要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当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丧失,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厌倦、冷漠的态度、逃避学习等状况。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本文提出激发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对策: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等。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训练”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状态,这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基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言。虽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们为了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依然采取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和“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不仅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起到相反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要想让人们对事物产生了解的欲望即动机,就必须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最直接因素。同时,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本文分析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丧失的表现,并根据表现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课堂学生兴趣丧失的表现
(1)学习注意力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真真正正从教学开始到教学结束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学生在教学刚开始时注意力很集中,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学习兴趣很高,而有的学生是在上课很久后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中去。但他们不能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干扰而发生转移,很快就对学习以外的事物感兴趣。这种主次颠倒的兴趣会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搞小动作、不能很好的学习知识,甚至打扰其他同学学习。(2)厌倦、冷默的态度。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课且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不是很多,大多数学生则是表现出厌倦、冷漠的态度。这类学生对于学习总是摆出无所谓、疲倦的样子,他们没有像前面所说的注意力分散的同学那样不专心听课,经常搞小动作。他们有认真的听讲,但是却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中。比如,当老师提问时,他们不愿意举手去回答,即使他们知道正确答案,他们也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3)逃避学习。学生逃避学习主要表现在:不愿上课,上课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无求知上进的愿望。对于学习兴趣缺乏,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更有甚者对学生产生厌恶、恐惧或是抵触情绪,逃避学习的表现,是一种严重厌学的心理,如不遏制,形成恶性循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类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比较差,他们不愿意上课、没有求知上进的欲望,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就觉得:反正我笨,学也学不会,还不如不学的想法。
三、激發与培养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对策
(1)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更趋向于形象性与直观性,他们只对直接能看懂、听懂、读懂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孩子们获得极为丰富而又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动态的画面、五彩的文字、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向学生展示大量形象直观而具体的事物,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与喜欢鲜艳的色彩的心理特点。(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产生兴趣,那教学就不可以只是单一的教学形式,更不能是“填鸭式”教学形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幽默的课堂气氛得以形成,求知欲望被激发,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应用的教学手段才会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其进步。(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进步。由传统的师生关系到新型师生关系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但只要教师从思想到角色,慢慢适应,敢于挑战,乐于实践,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自会慢慢形成。教师只有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才会接受老师,从而语文课堂也会被学生接纳,课堂也会变得融洽。教师所营造的民主氛围的最大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无压力无束缚的轻松心态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课堂氛围下,不仅会使学生学习求知欲被唤醒,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去参与到课堂中去,还会使学生因为放松的心情而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提高智力。